【论文精选】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4-16



《农业工程学报》2021年第37卷第1期刊载了东北农业大学闫雷、喇乐鹏、董天浩、刘鸣一、孙小贺、孟庆尧、张钰莹、张乃文与孟庆峰的论文——“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该研究由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研究"(项目号:201503119-06-01资助。


引文信息:闫雷,喇乐鹏,董天浩,刘鸣一,孙小贺,孟庆尧,张钰莹,张乃文,孟庆峰.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25-132.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为了明确耕作方式对东北薄层黑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以及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该研究以东北薄层黑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免耕和翻耕2种耕作方式,研究耕作方式对不同坡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与稳定性、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贯入阻力以及玉米根系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深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翻耕处理通过增加土壤>1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改善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贯入阻力,增加玉米根系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深度;但同时翻耕处理条件下>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平均减少59.1%,平均重量直径平均降低31.9%。翻耕处理下,坡位对土壤孔隙度、>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都呈现坡中位与坡下位优于坡上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东北薄层黑土坡耕地,在坡中位和坡下位采用翻耕有利于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在坡上位可采用免耕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该研究可为促进黑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本文由丨《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tcsae@tcsae.org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查询/获取更多信息

公众号内回复【会议获取“关于举办2021年耒耜国际会议通知”详情

公众号内回复0318收看“科技论文质量提升系列活动(一):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和审阅交流”

公众号内回复【招聘】加入《农业工程学报》和IJABE编辑部



»»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全文

来源:gh_c45100f8f9c0 农业工程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U1MzcwNQ==&mid=2653001223&idx=1&sn=37c95f46993e99497cdcc6c4cd3d49b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