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会员党史学习专栏--周总理亲自批示的供水工程,让一江清水奔流入港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2021-04-23

虽然香港地处亚热带,降雨量充沛,但受自然环境所限,香港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

图片

多年前,一遇天气干旱,就会发生水荒,这是香港老辈人难以磨灭的记忆。由于淡水极其珍贵,香港居民一直将其称为“食水”。

50多年来,一江清水奔流入港,滋养了香港同胞,而这一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图片1963年,连续9个月滴雨未下的香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水荒绝境。香港市民到了两周洗一次头、啃苹果代替刷牙的地步。

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紧急向广东省发来求救信息。危急时刻,广东省从深圳水库分水、并从珠江用船运水供应香港,帮香港同胞解决了燃眉之急。

然而,暂时的支援无法根治香港缺水的问题,为此,香港方面提出引东江水到香港的请求。东江,古称湟水,是珠江水系的干流之一,也是离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

广东省人民政府将这一请求报送北京,没想到,很快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复。

图片

1963年12月,周总理来到广州,确定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由国家举办,列入国家计划,并指示国家计委分拨3800万人民币用作工程费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3800万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但为使香港早日摆脱困境,中央决定暂停其他部分项目,全力以赴投入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最终确定的施工期,只有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

作为一项巨型系统工程,一年内竣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图片

一年,香港方面不太相信,他认为这一工程完工起码要两三年,外国人来看也是这个意见。

然而,香港的旱情根本等不了3年,解决香港同胞吃水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在中央的统筹调配之下,这项备受瞩目的工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一时间,全国14个省市60多家工厂群起响应,加班加点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生产专用的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按照周总理的批示,铁道部第一时间将设备运到施工现场。

图片

时间紧任务重。设计、施工人员拼命作业、赶时间、抢工期,还要经受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

1964年10月13日,超强台风突然来袭,东江支流“石马河”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

图片

台风把整个工棚都吹翻了,我们住那个地方就像汪洋大海一样,因为到处都是水,根本没办法住人。

危急时刻,上万名工人主动组成抢险队,抢修围堰、坚守坝基、鏖战一天一夜,水势才逐渐平息。严峻的考验不断出现,但供水工程仍在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图片

1965年2月27日,东江深圳供水一期工程胜利竣工,仅11个月,这条供港“生命线”就被搭建起来。香港市民想用水,拧开水龙头就行,曾纠缠香港几十年的吃水难问题终于成为历史。

图片

香港今天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水,因为香港是缺水的,有了水以后,解决了民生的问题,造就了工业的发展。所以说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跟水是分不开的。

得到东江水哺育,香港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就在1965年当年,香港人口激增至359万,而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发展,都意味着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为满足香港需求,从1973年6月开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相继进行了三次扩建。到1994年初,该工程对香港的供水能力已经达到每年11亿立方米。自此,香港居民食水无缺,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旱情,生产生活也能不受影响。

图片

三次扩建完成后,新的挑战又浮出水面。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彻底改善东江水质,2000年8月28日,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开工兴建,目的只有一个,把清水和污水彻底分离,不允许任何污水浸入清水里面。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工程必须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输水,改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

图片

为了让香港同胞早一天用上更清洁更健康的东江水,7000多名建设者投入800多个日夜,争分夺秒施工建设;技术人员研究攻克了四项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创下了当时的“世界之最”。图片

2003年6月28日,历时近三年,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终于完成。今年已经83岁的林振勋老人回忆起当年按下按钮工程建成通水的时刻,仍激动万分。图片

从规划勘测到设计施工,整整六年多的时间,东深人终于以又一项堪称世界一流的输水工程,把更晶莹的“生命之源”送到了香港,送到了千家万户。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流淌不息的 “生命之水”,早已渗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更融入内地和香港同胞的血脉深处。

日前,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时代楷模发布厅

周总理、供水、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