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夏季谨防胃肠道疾病,中医教您这么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24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王碧辉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到夏季,很多人会出现这些胃肠道症状,尤其老人和儿童更是常见。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杨韶华介绍,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加上夏季湿热之气较盛,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如何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顺利度夏呢?杨韶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调饮食,防暑湿


“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湿邪重浊黏腻,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因此,宜多吃清热利湿的之物,如冬瓜、丝瓜、薏苡仁、赤小豆。夏季出汗多,易耗伤津液,需适当吃酸甘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之类,酸味能敛汗、止泻、养阴,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勿贪凉,护脾胃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我们的胃肠道最怕寒冷。长时间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很容易体表受凉,吸入凉空气也会导致腹泻腹痛现象。所以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尤其要注意腹部、脚底和臀部的保暖,不随意坐在冰凉的地面上、不坐冰垫;不要过于贪凉饮冷,不吃生冷、冰镇食品,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在食用海鲜时可加些生姜、紫苏等中和寒性。


讲卫生,防病入


饮食要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及随时洗手的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可用开水烫洗或者盐搓洗;冰箱存放的食物,要蒸煮、热透后再吃;家庭烹调或凉拌食品时,做到生熟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不喝生水,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夏季桶装水饮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以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在路边摊就餐。


调情志,少劳累


《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杨韶华解释说,情志因素会造成胃肠疾病发生。比如发怒或者情绪抑郁会导致肝气上逆,“肝木克脾土”,脾胃功能受影响,出现胃疼或消化不良等症状。故入夏后,要思绪平静,心气平和,情志愉悦。切勿急躁、激动,控制在烈日下劳作和行走的时间。郁闷、烦躁时,不防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更好地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中午适当午睡。适当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加强胃肠运动功能,每顿饭后散步半小时左右,能帮助消化。


常按摩,调脾胃


杨韶华介绍,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每天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调节脾胃,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天枢穴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天枢是大肠募穴,有升降气机、斡旋上下的作用。对便秘、腹泻有双向调节作用。


足三里穴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穴、长寿穴,可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虚。


中脘穴


属任脉。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是胃之募穴。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肠功能。


杨韶华提醒,夏季常见的胃肠病有细菌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食物中毒等,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别提示:


更多学术计划、科技奖励和抗疫亮点等资讯可在本公众号首页【会员服务】-【特色亮点】栏目中及时获取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cacmhyfamily 中医药会员之家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IwODExMw==&mid=2650343608&idx=3&sn=18c767bedb7a67bd4ad0c9ffef1956e5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