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C科普栏目|数学历史故事:奥数的由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06

    现在的同学们听到奥数都觉得一个头两个大,那么奥数的起源是什么呢?

    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奥林匹克数学历史故事。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在世界上,以数为内容的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时就有解几何难题的比赛;我国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的赛马,实是一种对策论思想的比赛;到了16、17世纪,不少数学家喜欢提出一些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挑战,有时还举行一些公开的比赛,方程的几次公开比赛,赛题中就有最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在整数n≥3时,方程没有正整数解。

    近代的数学竞赛,仍然是解题的竞赛,但主要在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之间进行。

    目的是为了发现与培育人才。

    现代意义上的数学竞赛是从匈牙利开始实施的。

    1894年,为纪念数理学会主席埃沃斯荣任教育大臣,数理学会通过一项决议:举行以埃沃斯命名的,由高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每年十月举行,每次出三题,限4小时完成,允许使用任何参考书,试题以奥妙而奇特的形式见长,一般都有富创造特点的简明解答。

    在埃沃斯的领导下,这一数学竞赛对匈牙利的数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科学家是历届埃沃斯竞赛的优胜者,如1897年弗叶尔、1898年冯卡门等。

    受到匈牙利的影响,数学竞赛在东欧各国蓬勃开展:1902年罗马尼亚,1934年前苏联,1949年保加利亚,1950年波兰,1951年前捷克斯洛伐克……

    相继进行了数学竞赛。

    把中学生的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的是前苏联,采用这一名称的原因是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奥林匹克精神。

    竞赛的成果使人们意外地发现,数学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竞赛的强国,这给了人们一定的启示。

    1934年在列宁格勒,1935年在莫斯科,有关的国立大学分别组织了地区性的数学竞赛,并称之为“中学数学奥林匹克”。

    当时,莫斯科的著名数学家都参加了这一工作。

    前苏联的数学奥林匹克分为五级:学校奥林匹克,县奥林匹克,地区奥林匹克,共和国奥林匹克,全国奥林匹克,再选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六名代表。

    对国际间组织数学竞赛最热心的是罗马尼亚的教授罗曼。

    经过他的积极策划,1959年7月,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举行,拉开了国际数学竞赛的帷幕。

    当时参加竞赛的学生共52名,分别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前苏联等7个国家。

    每个国家有8名队员,前苏联只派了4名队员。

    以后(除1980年由于东道主蒙古经费困难而暂停)每年举行一次,到1990年在我国举办第31届时,已发展到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8名选手。

    到1995年在加拿大举办第36届时,又增加到73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选手。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1985年,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四所大学倡议,中国数学会决定,自1986年起每年一月份(第29届起改为每年12月举行)举行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后又改名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简称CMO)。

    冬令营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以及香港、澳门、俄罗斯、新加坡等代表队参加,人数200人左右(现扩大为300人左右),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三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

    冬令营为期5天,第一天为开幕式,第二、第三天考试,第四天学术报告或参观游览,第五天闭幕式,宣布考试成绩和颁奖。

    CMO考试完全模拟IMO进行,每天3道题,限四个半小时完成。

    每题21分(为IMO试题的3倍,为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6个题满分为126分。

    题目难度较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高,技术性极强。

    颁奖与IMO类似,设立一、二、三等奖,分数最高的约前30名选手将组成参加当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的中国国家集训队。

    本文来源:数学语文吧C2如何加入学会注册学会会员:个人会员:关注学会微信: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

    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

    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626009&idx=6&sn=57516ff18be450415ea4e9ade652e22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