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微生物组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进展与展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19

作者:滕 应,王笑咪,韩玉娟,任文杰,赵 玲,骆永明

单位: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卷期:《土壤学报》2021年第58卷第5期



土壤有机复合污染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是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一种绿色、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土壤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功能多样性,不仅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引擎,而且是土壤污染物消纳的净化器和核心资源。近年来,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已发表多篇论文,从全球和局域尺度研究土壤微生物对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污染土壤中微生物资源分布模式及功能多样性,阐明土壤微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元素周转、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的贡献。在实际污染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降解由微生物菌群(微生物组)介导,通过群落个体间代谢互补性、互养作用完成污染物的去除。因此,基于微生物组的原位修复已成为国际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近年来,从国内外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研究关注焦点逐渐从微生物个体向微生物群体、从单一微生物种群向跨物种互作、从宏基因组学向宏表型组学、从单一污染物转化过程向复合污染物微生物群落交叉互补与协同网络转化过渡,从而多维度揭示微生物组协同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目前,在土壤中单一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组降解方面研究已日益深入,而有机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组对复合污染物的响应和演替规律、共代谢过程和代谢机制、修复型合成微生物组构建及原位耦合强化修复机制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学探索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热点

针对我国重点区域污染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突出、修复效率不高、调控缺乏科学基础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展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的微生物组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研究,探明不同复合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对复合污染物的响应适应、协同进化机制,明确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的微生物组转化过程与分子机制,设计并构建针对有机复合污染物的修复型合成微生物组,揭示多因素强化合成微生物组修复的调控原理,构建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组修复理论(图1),为土壤有机复合污染过程研究与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提供新理论和新原理。

图1 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微生物组转化机制与调控研究示意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精品文章



"十四五"土壤科学发展战略专题

封面文章 | 黄土高原采煤沉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新视角与前沿 | 孙 新,朱永官等: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镉同位素分馏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研究进展

新视角与前沿 | 申建波,张福锁等: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新视角与前沿 | 沈其荣、韦中团队:从抑病土壤到根际免疫:概念提出与发展思考

近三十年农田土壤磷分子形态的研究进展

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农业应用前景

新视角与前沿 | 吴克宁:耕地土壤健康及其评价探讨

新视角与前沿 | 何 艳:新形势下大豆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的研发建议封面文章 | 骆永明: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过程及风险新视角与前沿 | 巨晓棠:论合理施氮的原则和标准

封面文章 | 韦 中:土壤原生动物——研究方法及其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作用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湿地甲烷厌氧氧化机制研究进展

新视角与前沿 | 王光华:土壤病毒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年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新视角与前沿 | 张福锁: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对策大空间尺度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启示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稻田生物固氮研究进展及方向微尺度重金属土壤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国内进展与国际前沿面向数字土壤制图的土壤采样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粪肥施用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来源、转移及影响因素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研究进展新视角与前沿 | 赵方杰:土壤与人体健康





《土壤学报》购刊平台


来源:gh_6a2427cfe296 土壤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MDI5ODc1Mg==&mid=2247485461&idx=1&sn=af919529f0fd340bad19575d35c0252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