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互联网盲道”,让视障者共享信息化红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1-15

ipad-820272_640.jpg

我国积极推进信息化无障碍建设,帮助视障人士打开新“视”界。3月1日起,首个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正式实施,1700多万视障者的上网烦恼或将迎刃而解。

视障者的世界缺少亮度和色彩,但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工种选择。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推动下,我国信息无障碍技术快速发展。诸如图片转语音、文字识别等技术应用,让许多难事逐渐变成现实。有的视障人士通过读屏软件网购、打车、收邮件;有的通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盲文,做起盲文编译。

信息技术缩短了视障人士与社会的距离,拓展了就业渠道,这反映出我国社会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给视障人士平等享受现代文明、现代生活带来了机遇。从某种意义讲,在信息时代,信息无障碍对视障者群体更为迫切。

早在2003年,我国提出了信息无障碍建设,近年来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也都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但畅通“互联网盲道”还存在“绊脚石”。其中,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信息无障碍技术产品发展缓慢的原因,更有措施制度保障不得力的地方。如,个别人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只能给视障者服务,面太窄。还有,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缺乏强制的约束力。再如,一些互联网产品设计考虑不周,有的无法被读屏软件读取。

事实上,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服务的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衰老、伤病等,面临信息获取障碍问题——“信息无障碍建设,今天为盲人、为爷爷奶奶,明天为爸爸妈妈,后天是为我们自己。”

希望政府部门做好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顶层设计,在管理上再增加一些约束力;教学科研部门多培养专业人才,多开发、推广便于视障者使用的信息化产品,让信息化红利惠及更多视障者。

撰文:孙现富
来源:工人日报

技术 建设 视障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