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两碳”目标-科普“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17

在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917日)

  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季节,在第十八个“全国科普日”活动周到来之际,藉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正式发布的新业态,我们在这里共同召开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双碳”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智汇力推动构建能源电力新发展格局。首先我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大力支持指导会议的国家能源局表示衷心的感谢!百忙之中线下线上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前,“碳中和”已成为全球趋势,给能源行业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去年以来,我国在多个重要场合向国际社会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以及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能源是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转型发展对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扎实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国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快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始终把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大力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8亿千瓦2.9亿千瓦2.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在未来40年内完成从达峰到净零排放的转型实属不易,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十四五”已顺利开局,大力实施“双碳”行动,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可再生能源将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成为增量主体,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支柱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新能源发展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供应的形势,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由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难以满足电力负荷实际变动和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需求,因此,传统的优质可再生能源-包括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仍然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为促进水电清洁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能源转型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有史以来涵盖区域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规划发展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规划,对于加快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5月底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和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事业仍大有可为、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而且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必将在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当仁不让地继续担纲重任。

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作为国家发展水电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新时代发展的职责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团结凝聚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砥砺勇毅担当,奋力创新创造,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技创新,推进科学普及,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促进水电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中秋、国庆将至,提前祝大家双节快乐,合家安康,万事顺意

谢谢大家!

 


来源:CSHE1980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1MzY5Mw==&mid=2652489320&idx=1&sn=49d6b65d347e2b95f776a57f56a3f130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