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加好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1-22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理论上论证了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相对论高电荷态离子探测氦团簇(4He2)结构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氦团簇是自然界中特殊的二聚体分子,其束缚能小(10-7eV)并具有宏观尺度的分子轴长度(最长可达0.02μm)。这一特征使该团簇分子成为一种独特的宏观量子系统:分子80%的情况下处于经典物理不允许的量子“隧穿区”,同时宏观尺度的结构使其呈现出较强的卡西米尔-博尔德相对论效应,因此围绕该团簇开展的研究长期是交叉领域研究热点。然而,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科学家预言了该分子的存在后,直到上个世纪末(1993-1994)人们才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它。尽管如此,由于该分子过于“巨大”,传统方法不能对团簇两个中心同时作用,即无法在瞬间将该团簇制备至解离态上,只能通过后续的级联反应将其制备至解离态。这将导致团簇结构的弛豫,因此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实验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测量。
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合作提出利用高能重离子库仑场在运动方向上的“压缩”以及垂直方向的“延伸”这一相对论效应,实现对该“宏观”分子两个原子中心的同时(超快)作用,进而避免了由于信息传递迟滞导致的分子结构弛豫,为分子结构的正确测量提供了保障。理论研究表明,当高电荷态离子(例如U92+)的能量达到2GeV/u时,由于其运动产生的畸变库仑场可同时覆盖氦二聚体团簇的两个原子中心(见下图)。在该情形下,氦二聚体团簇两个原子中心被“同时”电离的几率极大增加并成为主导反应过程。通过对库仑爆炸后碎片动量的测量即可反推出碰撞瞬间的分子结构。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大分子结构的测量上,为相关实验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
不同能量重离子相对论效应下库仑场能覆盖的空间尺度与氦团簇物质波分布的关系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11/t20211122_4814998.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精密测量院等在分子“阿秒钟”探测量子隧穿时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交联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分子模拟研究与进展
多晶宏观点阵结构材料的强化机制!
原子钟首次用于实地测量高度
施一公团队:重新构建核孔复合物腔环的分子结构细节
【复材资讯】形状记忆聚合物微纳米纤维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科学家发现饥饿素抑制分子,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厌食症
ACS AMI | 对称微皱纹结构的宏观几何分析
今日科技话题:中国航天酝酿大动作、我国首款商用100G硅光芯片投产、OS-M系列火箭试车成功、耗时30年测出目前最精准引力常数G
分子团簇限域组装驱动的单壁碳纳米管结构选择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