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地所沙质农田土壤质量和棉花产量长期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1-24

  基于合理土地管理方式的沙质荒漠化土壤质量改良及其生态经济效益提升,是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沙质荒漠化土地复垦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尚不十分清楚,传统生态学假说能否适用于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和利用等还缺乏试验数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曾凡江团队从2004年开始对沙质荒漠化土地复垦过程中土壤和作物主要指标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表土层和深土层土壤水分和养分、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等物理指标、棉花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化肥劳动力投入和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  相关研究表明,棉花苗期叶片更高的叶片氮含量和叶片光合能力,能够促进冠层叶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地上生物量;籽棉产量的年际变化与地上生物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棉铃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地上生物量≈收获指数>单位面积棉铃数;地上生物量与土壤质量指数(SQI)呈线性增加-饱和曲线关系,SQI饱和值(阈值)为0.5,对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0 g/kg;试验结果支持HBCS(High Biomass Cropping System)生态学假说,并首次在沙质荒漠化土地恢复方面得以验证,即沙质荒漠化土地复垦过程中持续性大量添加外源性碳能够显著提升土壤质量并促进作物稳产和高产;针对策勒绿洲沙质荒漠化农田,建议每公顷施用200 kg N、60 kg P2O5和21吨农家肥,能够保证作物高产和稳产。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11/t20211111_481372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土地 土壤 生物量 质量 沙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