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元素”催人奋进

宋恒 2022-01-24

  1月20日,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隆重开幕

代省长许昆林

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这份紧扣时代脉搏、

关乎高质量发展、振奋人心的报告中

“徐州元素”频频出现

充分彰显了徐州

在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担当作为

振奋人心的“江苏成就”画卷中

有哪些亮丽的“徐州元素”?

大徐已经为你盘点好了

来看看吧~

大力实施扬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1+3”重点功能区战略

      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重点区域规划中提出建设淮海经济区,并明确将淮海经济区作为重要引领带动板块。

      从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到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部署,也成为徐州一道发展“考题”。

在江苏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引领徐州都市圈成为策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新兴增长极。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在市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启动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规划,高水平推进徐州都市圈建设,全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一直在阔步前行。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连徐高铁开通运行。

      2021年2月8日,连徐高铁正式建成通车。

      展开徐州的交通路网,令人心潮澎湃。

      徐州先后建成郑徐客运专线、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运专线,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轨道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3号线,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

      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464公里。

      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米”字形高铁枢纽已开通6个方向,高铁通达全国25个省会城市,公共交通迈入“地铁时代”,淮海经济区“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开行1800列。

      徐州中欧班列是徐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自2015年开行以来,徐州中欧班列经历了探索启动、低密度运行阶段,现已正式步入加速发展期。

      近年来,徐州中欧班列国际通道体系不断完善——

  • 目前已形成经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绥芬河五个口岸出入境的中俄、中亚、西亚跨里海、中欧等四个主要方向的国际班列通道;

  • 同步构建铁海联运体系,常态化开行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

  • 覆盖欧亚大陆17个国家、40多个城市;

  • 打造了开行频次高、开行线路优、稳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与此同时,“班列+金融”、“班列+综保”、“班列+跨境电商”专列相继开通,实现中欧班列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去年,徐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400列,开行总量突破1000列,实现了进出口贸易额的高速增长。

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十三五”以来,徐州消费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量级不断攀升、消费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徐州大力培育、引进一批高端特色商贸企业,主城区彭城广场商圈辐射半径由2015年的100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0公里,是淮海经济区旗舰级消费地标,已成为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

      2021年上半年,徐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4.4亿元,同比增长33.2%,总量居全省第3位、淮海经济区首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规模占淮海经济区10个核心城市总量的22%,徐州的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2021年底,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评估结果,公布了“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其中,徐州居全国第47位。

      当前,徐州市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在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及生活数字化等多个方面逐步展开。全市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为驱动,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键直达”建设为主要抓手,使得治理理念与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整个城市的治理更为科学与精密。

      大数据+网络餐饮监管能及时帮助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商家,为人们强力构筑了食品安全保护伞;大数据+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每日整合数万条信用数据,助力构建守信城市;大数据+车辆信息及路况平台,洞察全市驾驶与停车状况,为大众建立安全的交通环境……事实上,交通、水利、供暖、燃气等不同方向的智能体所参与的社会治理环节近在人们身边。

      在徐州不断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在由数据、智能、信息等技术共同建构出数据洪流中,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画像体验。

      未来,徐州市还将努力打造更多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让城市总体发展更精细、更全面、更科学、更智能。

努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物联网、工程机械、高端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1年3月底,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首批名单。

      自2010年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以来,徐州工程机械企业已超1000家,形成了覆盖工程机械20多个产业门类的全产业链条。从小维修厂到大集团到产业链再到集群化发展,工程机械产业在徐州已走过70余年。

      目前,徐州正在以徐工集团为龙头,坚定不移走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之路,紧盯“做长与做强”两个目标,着力攻克“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把徐州打造成为产业链齐全、产业规模三千亿元、世界一流、自主可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了徐工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卡特彼勒(徐州)、罗特艾德、美驰车桥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以及海伦哲、世通重工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三大类型企业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了产业集群全新生态圈。

区域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

      区域协同发展,徐州与兄弟城市一直在努力,办成了不少大事:

2018年

  • 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重点区域规划中提出建设淮海经济区,并明确将淮海经济区作为重要引领带动板块。

  • 2018年12月,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成功召开,淮北、菏泽、济宁等10市党政主要领导齐聚彭城,共商区域协同发展大计。

2019年

  • 2019年5月,徐州举行首次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交通专项工作座谈会。

  • 9月,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签署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协议。

  • 10月,淮海经济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协作启动仪式举行。10市将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网络市场、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展开执法协作。

  • 10月,以“区域协同·聚智共赢”为主题的首届淮海经济区科技协同发展峰会在徐州召开。

  • 11月14日至15日,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安徽省淮北市举行,淮海经济区十个城市畅叙兄弟合作情谊,共商协同发展大计。

  • 11月30日,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徐州—宿州城际公交K902路开行。未来,淮海经济区交通运输一体化更加值得期待。

2020年

  • 4月29日,徐州至济宁航线首航集装箱货船,从徐州国际集装箱滚装码头出发,向目的地济宁港驶去。这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加密了徐州与淮海经济区周边城市的联系,标志着一个东西互连、南北互通的运河枢纽港正不断集聚壮大。

  • 11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山东省菏泽市举行。淮海经济区各市共同签署了——《2021年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淮海经济区成员城市共建共享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合作框架协议》《淮海经济区试点职业院校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培养协议》《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 12月28日上午,徐枣城际公交906路正式开通。公共交通互联互通,也是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

  • 4月21日至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访问,期间,徐州市和宿州市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5月8日,淮海经济区投资基金峰会举行,新老朋友畅叙友好情谊,深化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大计。

  •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方案中,徐州与淮北对口帮扶。

  • 12月20日,淮海经济区10市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自2017年成功创建文明城市,徐州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硕果累累,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徐州底气更足。

      开展“七大专项整治行动”,颁布实施《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通“百姓通”网上监督投诉平台……近年来,徐州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紧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实施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享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竞争激烈,徐州有挑战、有压力,但也有举措、有方向。

      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下发了《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传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体系》,细化明确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大行动”和10类测评项目,成为了各地各部门抓好创建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咬定目标、持续发力、奋力攻坚,徐州全力以赴。

加大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

      徐州拥有三甲医院12家,与苏州并列全国地级城市之首,每千人床位数6.54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52家,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卫生资源总量位居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城市首位,医院门诊人数中40%来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城市群众首选。

      全市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0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徐医附院麻醉科、血液科,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

      引进20个临床专家团队,建成吴孟超、董家鸿等14个院士工作站及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

新的一年加油干!

未来可期,看好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