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巴州轮台县富民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 2022-09-23

金秋时节,轮台大地乡村振兴富民产业迸发勃勃生机。轮台县立足实际,突破发展瓶颈,培育现代工业、农业、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助推群众增收致富,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强健“肌体” 村民“破茧成蝶”


走进轮台县星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隆作响,身着无菌防护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在生产线消毒、分拣、包装、检查……9月16日,口罩生产线正在飞速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

图片

“来厂里上班让我学到了先进的缝纫技术,我从一名农村家庭妇女变身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厂里还给我们缴了社保,我要加倍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得更加幸福。”职工麦尔哈巴·吾舒尔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她的工作量决定着她的收入。

在厂里,像麦尔哈巴这样用勤劳双手编织美好生活的人还有很多。公司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380名职工干得好、挣上钱。

图片

“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是乡亲们的愿望,很多村民没有就业技能,平时还要照顾家里,无法外出务工就业。从事口罩加工、服装生产劳动强度低、时间灵活,我们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这是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最快最有效的办法。”轮台县星博服饰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负责人杨强说。

“这是我第5年外出务工,最多的一年我挣了6万多元,用这些钱不但给家里盖了新房子,还买了一辆小轿车。过去,这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我也成了有车一族,村里的人可羡慕我了!”轮台县塔尔拉克乡库木墩村“务工达人”约麦尔·亚森高兴地说。

图片

“目前,我们采取闭环管理错时上岗、分区就餐等防疫措施,现在正开足马力全面投入防疫物资生产中,日均生产口罩10万只,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将口罩捐赠到疫情最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多尽一份力。”轮台县星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凤波说。

针对部分村民在农忙时无法就业,生产车间采取长期固定人员与短期务工人员分散就业的用工方式,实现稳定就业和季节性就业相结合,既方便村民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盘活“资源” 打通“致富脉络”
走进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错落有致,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黑木耳,一派繁忙的景象……

曾经的哈尔巴克乡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经乡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反复探讨,探索出一条黑木耳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带领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图片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哈尔巴克乡有效盘活“资源”,投入项目资金97万元,建设20座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的农业产业园黑木耳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同时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利用庭院闲置土地等资源,带动23户低收入家庭通过种植黑木耳增收致富。

黑木耳种植基地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农户承包温室种植,企业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每座大棚年收入2万元左右。

图片

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在5亩闲置的白杨林下套种黑木耳,安放菌棒1.3万个,每年可产700多公斤黑木耳,年产值可达到7万余元,为农户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双丰收。

“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让村集体增收之路越走越宽,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哈尔巴克乡黑木耳种植管理合作社社长艾合麦提·伊米尔说。

为整合黑木耳种植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村“两委”牵头成立了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杏乡蔬味黑木耳”特色农产品品牌,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完成包装设计,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效益。

图片

“现在,黑木耳种植合作社的20个温室大棚已全面投入生产,每个温室大棚可生产干木耳3500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每季度纯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四季压茬种植,年收益将达到35万元,每户可收益近2万元,黑木耳已成为低收入家庭致富的‘黑金’产业。”哈尔巴克乡卡西比西村党支部书记约麦尔·亚森高兴地说。

当好“靠山” 倾心“雪中送炭”
天刚蒙蒙亮,轮台县阳霞镇哈尔墩村阿卜拉牛羊科技养殖合作社的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村“两委”新建的3000多平方米的牛羊科技养殖合作社里,西门塔尔牛和小尾寒羊正悠闲地吃着草……

图片

“今年牛的价格又涨了,村委会让我们养牛真是条好路子。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正在和工人喂牛的阿卜拉·伊斯马伊力高兴地说。

哈尔墩村村民有零散养殖牛羊的习惯,但家庭养殖规模小、成本高、收益低,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成为村“两委”的当务之急。经过走访调研,村“两委”决定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壮大村民牲畜养殖规模。

图片

谁来牵头组建合作社?村民阿卜拉·伊斯马伊力进入了村“两委”的视野。“以前零散养牛不成规模,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村‘两委’鼓励我成立养牛合作社,帮我申请贴息贷款,现在除去社员分红,合作社一年纯收入有30万元左右!”阿卜拉高兴地说。

村“两委”采取“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将零散养殖的牛集中托管到合作社。今年,村“两委”对合作社进行改扩建,采取“订单+零售”模式扩宽销路,出栏肉牛100多头、羊2500只,销售额450万元左右,合作社吸收14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工资3500元,9户养殖户户均分红1500元。

图片

“我们把牛交给养殖合作社托管,既有分红收入,还能外出就业,家里的环境也干净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村民麦麦提·托合提高兴地说。

牛羊科技养殖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村民养殖有风险、收益不高等难题,让牛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有效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为持续稳定增加村民收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刚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喀哈尔·热衣木高兴地说:“合作社成立了,我们养殖户就有‘靠山’了,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帮扶,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轮台县注重“抱团发展”,突出“合作共赢”,引导成立合作社、建设加工厂,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内容来源:巴州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