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合成生物学感知调研报告出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3-30

3月28日,第一届中国绿色生物制造峰会在广州举办。作为主办方,科技日报社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调研组发布了《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绿色应用与产业感知调研报告》。

这是目前国内首份从产业感知角度切入的合成生物学调研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我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行业现状;摸查了大众和行业从业人士对合成生物学的认知度、关注度、接受度和期待度;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布局形势,列举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并评选出十大典型应用案例。

合成生物学成投融资风口

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诞生了一大批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年轻态、科技化是合成生物学企业有别于其他领域企业的一大突出特征。

为表达各地区合成生物学企业发展潜力,调研组引进了一个指标——合成生物学潜力企业,表示有潜力发展合成生物学或正在从事合成生物学业务的企业群体。调研组统计了各地的潜力企业数量,结果显示: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四省市潜力企业最多,其中广东超过10万家。

调研显示,发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密集的投融资行为,展示着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巨大潜力被投融资机构看中。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融资频次和数额双双创新高,至少有43次投融资行为,将近每一周就会有一家企业获得新的融资;金额方面达到66亿元,也是创新高的。

在政策支持方面,面向“十四五”,合成生物学的政策支持力度达到历史最高。据统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不含港澳台),有18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进“十四五”规划,分别从平台建设、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方面规划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路径。

近六成受访者看好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迎来“春天”,那么公众对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持何种态度?

调研结果显示,六成受访者对合成生物学“欠缺了解”。了解程度与学历高低呈正相关,比如有56.67%的博士受访者对合成生物学的了解程度为“基本了解”及以上。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持“中立”的受访者占比53.6%,超过一半。整体而言,受访者对合成生物学了解程度越深,对其应用也越支持。有57.81%的受访者看好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

形成百花齐放发展新格局

调研组选取了100家领域内企业,进行微观个案分析,基于产品和技术维度展开分析。

梳理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合成生物学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早已成立的传统化工、能源、医药企业,开始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布局;第二类是基因工程和医疗等相关公司,尝试在小范围领域开展合成生物学应用;第三类是新成立的专注合成生物学的公司。

其中,从产品分析来看,在“禁塑令”的政策的推动下,化工领域生物基新材料备受青睐,合成生物学在食品营养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正着力解决日化美妆领域的原料供应难题。10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有43家企业布局了医药领域,这也是众多企业最为青睐、期待的行业。

调研报告称,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也展现出了其不俗的潜力,能够帮助提高农业生产力、改良作物、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农产品产能与营养价值的突破性增长。

合成生物学产业面临三大挑战

调研报告显示,合成生物学在技术难题、产业应用、外部环境等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产学研各界携手共同面对。

调研报告认为,规模化生产是合成生物产品实现商业化的路径,工艺放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定向生产失效。在工业级量产过程中,仍面临如目标产物产率不稳定、染菌、功能修饰途径和分泌渠道缺乏、裂解纯化步骤繁琐及纯化成本高等问题。

此外,“选品”意味着选择行业,正确的选品考验企业对于未来市场情形的判断,对公众认知、政策趋势、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准确把握。同时,选品也需要对研发和量产的技术把握,做到“研发得了,产得出来,卖得出去。”

合成生物学的支持性政策近年来得到不断完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合成生物学发展所需的“会聚研究”依赖于多领域、多行业的政策协同。为合成生物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合成生物学能否长远健康发展亦十分关键。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龙跃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