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学会志》刊发我校郭林教授、刘利民教授及董雷霆教授合作研究成果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3-11-10

北航新闻网11月10日电(通讯员 崔钰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1910208, 52225308, 11974037,52002010)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郭林教授联合物理学院刘利民教授与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董雷霆教授研究团队在应力诱导的纳米片阵列定向形核生长及其电解水性能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用于工业化氧气生产的平行纳米片阵列(Parallel Nanosheet Arrays for Industrial Oxygen Production)”为题,于2023年11月10日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of the American Society)杂志在线发表。化学学院副教授康建新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化学学院博士生刘桂、博士后胡奇、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黄业增为共同一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成核和结晶是物质科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要概念,发生在许多自然和工业过程中。根据传统的成核理论,溶液中的成核源于热波动引起的局部浓度的瞬时波动,致使成核与生长表现出随机取向。因此,在基底上生长的纳米片阵列总是表现出无序排列,这严重阻碍了催化过程中的液相传质。特别是,当涉及到工业规模的电催化产气反应时(如电解水),安培级的高电流密度对电极的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鉴于此,郭林教授提出了基于应力诱导的定向形核生长机制,并在纤维基底上成功实现了规则取向生长的平行纳米片阵列。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依赖热波动无序成核,仅能获得杂乱阵列的成核理论,实现了取向性成核生长新模式。该生长方式可以实现纳米片阵列间距从纳米级至微米级高精度可控调节,打破了传统物理加工方法仅能实现毫米级和微米级加工尺度的限制。相比于传统杂乱阵列结构,平行阵列电极表面优化了液相传质动力学和气泡脱附动力学,呈现更快的气泡脱附速度与更小的气泡逸出直径。在实际电解水产氧反应中,高活性的非晶纳米片催化剂提供快速的氧气生成,平行阵列结构优化了氧气泡在电极表面迅速脱附,使得该新型电极展示出优异的工业级快速产氧活性及循环稳定性。

这一工作为新型电催化电极的微纳尺度定向生长提供了思路,也为纳米材料的工业级电催化应用提供了借鉴。

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21/jacs.3c05688

(审核:刘克松)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09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到北航调研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9
04 月
10
04 月
09
慕尼黑工业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航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9
04 月
09
04 月
08
04 月
08
北航召开教代会代表双月通报交流会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8
04 月
08
04 月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