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cience》前瞻:锂电池中的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29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导读:在最新一期《Science》中,连发两篇锂电领域文章:

【1】本文是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等人关于锂电池中钴的前瞻性文章,全面介绍了Co在电极材料中的作用和减少Co使用的方案。

【2】另外一篇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王峰等人的研究结果,为实现快速充放电材料的设计指明了方向。详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微信公众号今天第一篇推文。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LIBs)中钴(Co)的使用可以追溯到LiCoO2(LCO)正极,因其拥有高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备受关注。然而,开发Co的方式不丰富,价格高,并且还涉及一些道德问题。因此,使用价格更加便宜的镍(Ni)和锰(Mn)代替Co,制备更加便宜的正极材料已势在必行。

已开发的LiNi0.80Co0.15Al0.05O2(NCA)和LiNi1-x-yCoxMnyO2(NMC,其中x和y <1)制备的LIBs已经用于电动汽车。Co可以实现高倍率性能和增强循环稳定性,但该怎么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Co的使用量? 鉴于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研究员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Matthew Li全面介绍了Co在电极材料中的作用和减少Co使用的方案。相关文章以题为“Cobalt in lithium-ionbatteries”于2020年2月28日发表在《Science》上。

论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1/979

wt_a62322020029142233_9a7cb4.jpg

一、Co为什么如此重要?

最初,Co和Mn被引入到LiNiO2(LNO)正极材料中以稳定结构。虽然LNO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由于晶格不稳定,其循环稳定性也很差,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是的。由于这些原因,添加了Co作为稳定剂。与LCO相比,难以合成纯层状的LNO,并且经常形成不希望的岩盐结构。

二、Co是怎么影响材料结构?

Ni在氧化物过渡金属层中不稳定,具有相对强的磁矩,三个三角形放置的Ni2+阳离子始终具有两个相反的磁矩,从而产生“磁阻挫”。由于Li+没有磁矩,优先与一些镍离子交换,失去一个位置的自旋可减轻磁阻挫。过渡金属层中镍与锂层中迁移镍之间的强层间反铁磁耦合,创造了一种交换作用以稳定Li+。最终,缺锂的LiO2层间距减小,阻碍了Li+的传输,最终导致LNO的容量快速衰减。随着没有磁矩Co3+的加入,缓解了磁阻挫,在过渡金属层中充当缓冲原子,能够防止镍锂混排和随后的相变,以形成稳定层状结构。

wt_a82312020022942233_9c0701.jpg

图1.Ni的不稳定性。LIBs中的Ni替代Co将遭遇磁阻挫,同时放电Li+将插入Ni层中,并不是在氧化层之间。

三、怎样减少Co的用量

直接降低钴含量可以有效地获得可接受的性能,但是仅达到最小的钴含量。例如,在高镍NMC中,热稳定性对避免灾难性故障至关重要,镍含量从NMC111、532、622到811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此下降。

1.使用其他金属部分取代Co。相比之下,用其他元素(如钛)部分取代Co可产生理想的性能。尽管其他金属可以限制锂镍混排,但通常会导致动力学下降和容量降低。

2.使用混合系统。其他系统(例如富锂和锰的材料)由0.5 Li2MnO3和0.5 NMC 的混合物组成。这种分层结构提供了更大的容量,而代价是严重的相变。引入的缺陷限制了阴极的容量及其所能产生的电压,这种效应称为电压衰减。

3.使用阴离子氧化还原对。走向完全不含钴的体系,促使研究人员对无序的岩盐材料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使用阴离子氧化还原(O2-)对来增加的容量。然而,由于O2气体的形成,阴离子氧化还原体系具有有限的循环性。

4.使用其他过渡金属替代Co。在原始的LiNiO2系统中,钴的作用对性能的影响可能不如最初假定的那么重要,即使是无钴的LiNiO2在仔细控制温度、烧结时间和O2气体的情况下,也表现出良好循环稳定性,通过使用另一种过渡金属替代Co能够实现结构的稳定(如图2)。

wt_a62322020029142233_9d6e5e.jpg

图2.常用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容量衰减比较

最后,要确定新正极的最佳组成和合成条件,也可以通过严格而广泛的机器学习技术减少寻找最佳条件的时间,同时将Co含量减少到掺杂水平(<1%)。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完全消除Co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目标。能否完全摒弃Co的使用,这也取决于今后钴矿产量和钴回收的情况。

来源:mse_material 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k3ODEwNQ==&mid=2698824690&idx=2&sn=96c37e8b313e749581424d1104bcea0d&chksm=baf69b248d81123241a9977c0a52a8bd9d35d997fc29c80f204070147d134dec215edf4118b5#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锂离子电池 过渡金属 氧化物 稳定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