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石先》:一部话剧的七份情怀

2019-07-29 17:07:42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团委

他科研学术顶尖,深受南开师生的爱戴;

他三度留洋深造,国难当头却毅然回国;

他推崇教育救国,自己吃苦助学生读书;

他一心为国为民,报效祖国开创研究所……

他就是我们的杨石先老校长,是我国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是我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也是一名爱国爱民的科学工作者,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脊梁”!

杨石先是新中国成立后南开任期最长的校长,曾任西南联大唯一的“代常委”,对南开大学及西南联大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治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经济繁荣、学术发展”,把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建立了中国高校最早专职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开辟了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道路,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杰出的代表。

2015年,南开大学推出大型原创话剧《杨石先》,目前已成为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立项项目。ee09fead1f9b44c9baef9e0fddaec467_th.jpg

带你走进《杨石先》

随着开场诗《杨石先颂》,旁白将整个故事的帷幕缓缓拉开……话剧《杨石先》分为八幕戏,从七七事变,到西南联大,再到新中国成立,最后到杨石先老校长去世……每一幕戏都精彩万分.

在话剧中:

平津危急,日寇疯狂炸毁南开校园,杨石先组织师生转移校产,丝毫不顾个人安危;

西南联大八年期间,惜才的杨石先为优秀的学生书写厚厚的推荐信,还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接济穷苦学生;

他三次远渡重洋求真问道,可当国家需要他时却一次又一次毅然回归;

蒋介石政府严令南开南迁台湾,胞弟也苦苦劝他,可他坚决反对,将南开大学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病虫害肆虐、粮食歉收,他接过了国家交给他的重任,他带领南开科学家废寝忘食,研制出新型农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化学艰难跋涉奋勇向前的铿锵足音……

除此之外,杨石先和学生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之深,和妻子刘崇瑜相敬如宾、互相理解的琴瑟和鸣,和老师维兰德的惺惺相惜……也让人感动不已!

31bac8c27b2745c2b982939deed5df16_th.jpg

真实的杨石先

相信很多南开人是从《杨石先》中了解到我们老校长的生平故事的,但话剧短短的两个小时绝对说不尽老校长一辈子的传奇经历,绝对道不完老校长那令人称颂的人格精神!

杨石先对个人修为的严格自律,一直是其专注坚守的人生目标。他的学养与品德互为表里,他的内在精神与外在举止和谐依存。

走近杨石先的日常生活世界,从他的仪容、谈吐、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可以感受到他的优雅气质。他衣着得体、严整,话语温和、语速不疾不缓,坐姿端正、步履从容,起居规律,涉交守时,生活简朴,没有不良嗜好,处处表现得严谨、低调、内敛不张扬。无论做什么,他都遵守规则,尽量不给他人带来不便。所有这一切都是他内在修养的自然表露。

杨石先没有特权观念,工作、生活上都严格自制自律。作为一校之长,长达数十年之久,他始终不要求为自己配备公务专车,赴京开会有时坐硬座车厢,远程乘机出行坐的是经济舱。杨石先公私分明,几近严苛的程度。他的私人函件,都是使用自己购买的信封、信笺,贴足邮票后交人寄发,从不搭“邮资总付”的便车。

他家中无显贵家俬,没有文物收藏,银行储蓄不多,而且在他去世后其存款由子女们捐作奖学金。在财富、欲望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的当下,杨石先自制自律的道德操守和以俭素为美的人生境界,尤其显得其人格精神的高大。

3e58bda26cd649b49402334e63b79a58_th.jpg

看完了对老校长的介绍,你心中一定充满了对他的敬意吧。但其实杨石先老校长也是个普通人——他也会对无法给妻儿优质生活而感到自责,他也会对兄弟志向相左而感到无可奈何……可我们的老校长,他在日军炮火下没有逃避,即使惊恐,即使害怕,亦是顶着炮火,抢救南开的宝贵财产;他工资本就不高,但却勤俭节省,虽然生活已十分清苦,但他和夫人都自觉温饱不愁,胜过他人许多;他与胞弟感情极好,手足之情在政治追求、人生志向追求不一之时,他选择了需要他的国家与人民……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们的杨石先老校长是普通人,可又怎么仅仅只是普通人呢?他的人格精神,在当时国难当头、新中国成立和蝗灾肆虐之时,将他的形象凸显得高大无比。

我们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杨石先老校长感到骄傲,更为自己与他同是南开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话剧 杨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