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智能感知技术,作为柔性电子技术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刚性器件的物理形态,极大促进了人-机-物的融合,是融合实体、数字和生物世界的变革性力量,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智能机器人、远程医疗、智慧农业、增强/虚拟现实、智能假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高性能柔性传感器的构筑通常基于微纳结构和材料的合理优化设计。先进激光加工,作为柔性传感器制造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多种用途。基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我们设计开发了多种新型柔性传感器,实时监测应变、温度、流量、湿度、角度等信号。结合多种混合型制造技术,本次报告也将介绍阵列型或多模态化的柔性传感系统,及其在人-机-环境感知交互与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会议主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员活动月第五期——基于激光加工的多功能柔性传感器制造及系统集成
二、会议时间:2022年5月19日下午15:00-16:00
三、会议嘉宾:徐凯臣
嘉宾职务职称:浙江大学 研究员
嘉宾简介:徐凯臣,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1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多功能柔性电极/传感器制造、激光微纳制造研究。在Adv.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被Nanowerk, Phys.org等多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担任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青年通讯专家,期刊 《光电工程》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青年编委,为40余个期刊审稿160余次。
四、主持人:史尧光
主持人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测控通信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热电能量转换技术与柔性传感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参与GF创新特区163与H863项目、GF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近5年,在《Applied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EI论文13篇(中科院1区TOP5篇,2区3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Appl. Energy 2018, 215, 69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