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事】科学家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科协 2021-06-23 16:55:56

在6月20日举办的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推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暨第十四届庄长恭吴蕴初化学化工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作《学史崇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黄兴华到会并致辞。

微信图片_20210623165200.jpg

丁奎岭院士在报告中谈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意义,并就学史崇德展开讲解。

微信图片_20210623165207.jpg微信图片_20210623165211.jpg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丁奎岭说,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牢固铸就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丁奎岭用大量案例说明,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爱国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创新是核心。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证实它有效。

丁奎岭指出:“未来的创新是真功夫、硬实力构成的硬核创新。因为,创新成果的出现,一种可能是在领域最深的地方;另一种可能是在不同学科交叉的地方。”

求实是底色。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

1916年,学者任鸿隽发表《科学精神论》一文,在中国最早提出“科学精神”概念——“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钱学森曾说:“我的谦虚是对客观世界的,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奉献是基石。只有纯洁的追求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收获更多。只有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科学家才能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成就。

环境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在洱海项目实施的多年时间内,每年在上海家中不到一个月。他说:“我们这代人,错过了人生奉献的最美好时期。为国家奉献,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使命。”

协同是关键。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绝大多数都是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结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是全国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合奏的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

育人是本质。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一门四院士”。他说:“当自己在抛物线刚下降时就应该退下来,让贤给下一代更强的人来替代自己的岗位。”

为什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各国之间的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是教育的竞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奋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首先,要“靠得住”。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个人的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靠得住、站得出。要永葆初心勇担使命静下心来真正做好学术研究。

其次,要“坐得住”。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1959年接到上级指示,参加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自主研发工作,此后近30年间,他隐姓埋名、历尽艰辛,终于铸就国之重器,却因保密的原因从未回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周维善说:“青蒿素不全合成成功,我决不退休!”大约在1973年3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同志找到周维善,希望他能够解开青蒿素的结晶结构。这一年,他已近50岁。此后,他一直与青蒿素打交道,在特别艰苦的条件下,于1976年完成结构测定工作,之后瞄向青蒿素的全合成设计。

第三是“守得住”。要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积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和弘扬优良学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秉持 求真务实 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

微信图片_20210623165220.jpg微信图片_20210623165217.jpg

会议表彰了第十四届庄长恭奖获奖者:上海交通大学罗正鸿、华东理工大学马骧、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胡金波,庄长恭奖提名奖获奖者:华东理工大学徐晶;第十四届吴蕴初奖获奖者:华东理工大学刘海峰、华东理工大学宋兴福,吴蕴初奖提名奖:华东师范大学吴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曹育才、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庄岩。

会上,获奖代表罗正鸿教授、刘海峰教授、宋兴福教授分别发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分享了科技创新的经验和体会。学会理事长黄德亨作了总结讲话。

来源:上海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