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兴耀:二十年持续攻关识别复杂油气藏的“掌门人”

2021-12-30 10:35:48

201910月,由自然资源部编制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发布,包括石油在内的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被夯实,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0.9%,天然气增长4.9%;我国矿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开展油气基础调查的工作卓有成效,而在其中,当然缺少不了作为石油人才基地和科研基地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成果,2020110日,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印兴耀就代表团队,凭借项目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领回了2019年国家科技二等奖的荣誉证书。

欣喜之情再所难免,只有印兴耀及部分团队成员能够体会到20年历程的艰辛,诸多一线科研人员不懈努力,才换回了这项成果。

突破瓶颈,解决世界难题

近些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领域推进,油气藏类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对多类型复杂油气藏进行描述和油气识别成为业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印兴耀介绍说,难点在于其微观组构复杂,原有岩石物理模型难以阐明复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以均匀介质为基础的三参数反演间接计算方法,难以描述复杂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的地震响应混叠,难以有效识别油气。

2000年开始,印兴耀带领科研团队着手攻克这一世界难题,却发现在其研究的道路上少有可以参考或者借鉴的文献或经验,摆在团队面前的困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尝试、总结。根据项目的规划,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反演描述和油气识别展开,经过无数次试验,团队最终提出了3大科技理论,揭示了复杂油气藏微观组构与宏观地震响应的物理机制,创建了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岩心、测井、地震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建立了18组新的储层性质直接表征的地震反射特征方程,创建了多类型复杂储层叠前直接反演描述技术并研制了特有的工业化软件,超越了现有均匀介质间接计算的理论范畴。

团队通过攻关,创新了基于新方程的非均质正反演理论,开辟了多类型复杂储层物性、流体及脆性等空变性质直接描述的新途径,反演精度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团队创立了固液解耦地震油气识别理论,在广泛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多相态模量解耦的表征理论,首创了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解耦的叠前地震识别技术,阐明了不同相态的地震响应模式,实现了油气识别由多相混叠到固液解耦的跨越,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实践表明:中深层致密砂岩、复杂碳酸盐岩等多类型储层油气识别符合率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地震油气识别处于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