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明亮,不惧前行,看河海力学达人曾泽昊的追梦之路

2021-11-29 19:57:26

曾泽昊,男,中共预备党员,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泽昊力学专业基础课平均达94分,曾代表河海大学参加第十六届国际大学生力学竞赛,获个人赛二等奖(校第一名),在数学建模比赛中也曾获美赛三等奖和国赛省三等奖。曾泽昊现任力材院科协副主席,举办参与了10余场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也热心参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2019年高淳马拉松等志愿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获2020年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度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

1.png

多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和如今的优异成绩截然相反,曾经的曾泽昊从中学贪玩跌落至班级30多名,转班后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到30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奋起直追,曾泽昊说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只是每次比别人爬起来得快一点,所以也就走得远一点。

面对大学里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丝毫没有懈怠。在谈到专业学习时,他认为把握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是学习的首要。因为课堂让他接受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许多时间。不仅如此,他做作业时也从不翻看答案,而是去把题目分成一个个步骤,慢慢摸索。他说,看答案并不能让人了解这道题目的难点和要点,也不能帮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他讲到,合理的时间分配也是十分重要的,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更好地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从前的他总是一件事做完再做下一件,并且作息也不规律,这使他无法平衡课外活动与学习,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因此,合理分配时间与自律也是他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他谈到,大学是知识拓宽、思维拓宽、能力拓宽的好地方,在能力方面,大学生一定要多尝试、多接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要自己主动寻找一些资源与活动。“不能怕犯错,大学是试错的黄金时期。”

2.png

曾泽昊认为,大学生要形成一种框架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大学课堂是不会直接教你的,你要自己去学,在课堂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模式。”曾泽昊告诉我们。他又具体阐述到,在听到一个知识点时,第一要明确知识点是什么,之后要搞清楚老师为什么选择此时说出这个知识点?进而最终从抽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并运用于学习生活中。

在获得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后,曾泽昊用两个词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惊喜”与“责任感”。三年来他原来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变成了学校的学霸,让身边比他聪明的人都刮目相看,而这个奖学金是对曾泽昊努力的证明。这种惊喜是曾泽昊对自己的回报。

第一次听说徐芝纶院士,是进入大学后,“芝纶岁月•力材青春”青春故事交流分享会上,学院教授绘声绘色地回忆了徐芝纶院士在河海大学的任教事迹,他和班长举办了“传承芝纶精神,激扬青春梦想”主题团日活动,并荣获“我的大学100天优秀主题团日活动”集体荣誉称号。但那时的他对芝纶精神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切实的体会。如今,他看着手旁徐芝纶院士编著的《弹性力学》教材不禁感慨:“是怎样的精益求精的打磨,才能让这本书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啊!”。看到手边徐芝纶教育基金获奖证书,他感受到的是徐芝纶院士爱国兴国的思想以及自己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感、责任感。

在深入接触科研后,他也渐渐体会到徐芝纶院士所说的“甘于奉献,甘于平凡”。这是因不平凡而平凡。甘于平凡,并不是指自己的能力普通,不思进取,在自己的岗位上混日子,而是身处于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不会因为岗位平凡而消沉,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留下不平凡的成就。

愿意在登山路上独行的人,终能抵达山巅

第十六届国际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二等奖,数学建模比赛美赛三等奖,国赛省三等奖……曾泽昊同学曾在多个竞赛比赛中斩获佳绩。曾泽昊的竞赛之路也是充满着挑战。他对竞赛的认知始于大一的一次高数竞赛。虽然努力准备了,结果却不理想,但这也让他认识到了竞赛的魅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他对待竞赛的态度渐渐由一开始的尝试转变为了正式的准备与应考。

竞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挫折。“每一个晚上都曾想过放弃”曾泽昊坦言。枯燥的刷题,英文的应答以及较高的难度总是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更别提遇上能够卡好几天的难题了。除此之外,他还讲到,身边很多比他聪明的人做题的速度比他快将近一倍,这让他备受打击与煎熬。然而,曾泽昊始终没有放弃,在经历大量的竞赛训练后,他也从自己的竞赛生活中总结出一种“登山思维”:写题如同爬山,先看看山多高,能不能爬过去,从哪里爬过去,规划好路线,爬山的路上可能遇到哪些陷阱,什么时候需要停步休憩。当然,选择竞赛就意味心灵的煎熬与拷问,这就是登山路上的“踽踽独行”。如果再加上强大自信必胜的气场与艰险面前的坚韧、沉稳,在考场上你必会所向披靡。终于,他抓住了国际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机会,在努力之下,进入了自己竞赛的转折点,最终收到了令自己激动与喜悦的结果。

“这是水到渠成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回报自然会来。”他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竞赛秘诀。而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支撑着他在竞赛路上越走越远。

3.png

谈及未来的方向,曾泽昊表示会继续沿科研道路前进。他向我们分享到,“真正的科研与本科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在对科研的渐渐接触,和在自己导师殷德顺老师的指导下,曾泽昊逐渐认识到科研的探究性和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及科研的困难。科研不像学习那般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导,“这不像本科学习只需要翻书就可以了,做科研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哪怕有些阅读的内容并不一定百分百契合研究,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论。”这也就导致了科研中存在着许多“无用功”,但也正是这些“无用功”让他能够脚踏实地地走在科研之路上。只有耐得住寂寞,抛弃自己浮躁的心理,才能在科研上有所成就。

在有趣的生活中拥抱世界与自己

学习之外的曾泽昊还是一个兴趣爱好丰富,工作能力强大的大男孩。作为力材院科协的副主席,曾泽昊曾组织参与过多场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组织能力。在桥夺天工桥梁设计大赛的活动中,作为参赛者与组织者,他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参与比赛。然而在这种忙碌的状况下,他还是调整自己、冷静有计划地完成了工作与任务。而加入科协也让他遇到了许多和他一样有着竞赛和科研梦想的朋友们,他们互相交流帮助,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

而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选择了科研时,他说到“好奇心”。一年暑假,曾泽昊凑巧去国外参加机器人方面的交换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他了解到机器人在未来的重要性,也见识了许多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激发了他对于机器人的兴趣与好奇心,也在心中埋下了从事科研的理想。再加上他本身对科学就有浓厚的兴趣,总是喜欢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工具来了解专业相关的小知识,于是他加入导师的团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当然,他的兴趣远不止科研方面。作为理科生的他也一直坚持着广泛的阅读,还会经常写些随笔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生活增添些许情调。在每一个长假期间,他也不愿抱着手机宅在家中,而是选择去各地走走串串,在国内外留下足迹。他向我们说到,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成都。和家人在成都旅行时,成都的方言、小吃、茶馆等特色都让他感受到一种热情与闲适,不仅生活节奏变慢了,心也跟着慢了静了。

4.png

除此之外,他也热心地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和许多同龄男孩一样喜爱篮球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去了由国际篮联举办的2019年男篮世界杯做志愿者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免不了和外国人交流,零经验的曾泽昊作为检票员跳出了舒适圈,运用自己的英语能力和外国人交流,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5.png

种种的经历与兴趣都无形之中对曾泽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的课外生活很好地平衡了他的学习与生活,让他能够多维度发展。“让我认识了更多有趣的人,做了以前没条件做不敢做的事。”他还讲到,这些经历正是他突破自我、发展自我的成长的见证,是对自我的追求。

没有过于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天赋异禀的头脑。但是,曾泽昊又并不平凡,不惧艰难,努力又坚持不懈,从原来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成长为现在的学霸。他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坚定、明亮、美好”。他确实做到了,坚定自己所要的,点亮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科学之美,接纳全盘的自己。而获得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对他也是一种鞭策,督促他在未来,继续在科研之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