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中央精神> 新闻详情

协同创新推动书院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1-10-09

    央视制作并播出的6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制作精良,观后有令人欲罢不能、意犹未尽之感。众所周知,苏东坡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创造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种族和地域的文化存在。

    千百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尊崇与热爱评议与追怀这位集作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等头衔于一身、兼具“蟒蛇的智慧与鸽子的温柔敦厚”(林语堂语)的前贤。苏东坡的丰富是说不尽的,如果再拍《苏东坡》续集,笔者认为可以好好讲一讲海南儋州东坡书院的前世今生。

    (一)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苏东坡以“犯官”身份于海南儋州中和镇“载酒堂”(东坡书院前身)开坛讲学,为其时的化外之域、蛮荒之地开启民智,传播儒学。

    在儋州兴办书院这件事在苏东坡的一生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对于海南的文化教育来说,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书院文化史上,这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件。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以罪臣的身份流放到海南儋州,在“海氛瘴雾,吞吐吸呼;蝮蛇魑魅,出怒入娱”“病无药,居无室”的艰难环境中,饱经患难的苏东坡一方面努力争取“活下来”,另一方面,他豁达乐观的个性和始终不忘造福一方百姓的民本思想,让他迅速融入了当地社会。

    很快,当年11月,在他的居所桄榔庵前面,当地百姓帮助苏东坡盖起了一个讲学会友的场所,苏东坡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肴,从游学”的典故命其名曰“载酒堂”,这就是今天儋州东坡书院的前身。

    从“载酒堂”开始,儋州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可以说,东坡书院开启了汉族文化、中原文明、儒家典籍在海南传播的新起点。东坡先生不仅培养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还以其言传身教,影响了这两位弟子。

    符确考中进士后,为官公正清廉,“平居常以天下事自任”,任职届满返归故里,在昌化创建兴贤坊,培养人才。姜唐佐没有入仕,而是回到故乡,效仿先生,兴办私塾,开课授徒。史载东坡“甚重其才”,并曾赠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嘉勉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遗憾的是,苏东坡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溘然长逝。

    姜唐佐中举后,东坡之弟苏辙帮胞兄补足赠诗,成为一段文坛佳话。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苏东坡和东坡书院给海南文化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

    据《海南岛古代简史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举人七百六十七人,进士九十六人。《琼台纪事录》称:“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有人说,“东坡不幸海南幸”,甚至有人认为东坡就是海南的孔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代大儒苏东坡和他所创建的东坡书院在海南文化教育史上的深远意义。

    (二)肇始于唐、成型于宋,普及于明清、式微于清末的书院,作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场所和传播载体,并作为官办教育的补充,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儒家经典的研究与整理,理想人格与君子德行、气节的养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东坡书院只是中国传统书院的一个缩影。

    历史上,一个人或者一批人,与一座书院、一个城市、一种思想或者思潮的勾兑,镌刻成中华文明史上一段段绝美的背影,这些背影如同一座座文化丰碑、一股股思想清流,成为泽被后世的丰厚文化遗产。

    如同苏东坡与东坡书院之于海南的意义,在启迪民智、教化一方之外,一些知名书院是和伟大的人格与灿烂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一提起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晏殊、范仲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朱熹、程颢、司马迁等等。

    或在书院传道,或于书院修业,他们的命运甚至那个时代的历史是和这些书院密不可分的。

    时移世易,有些书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书院则作为今天的文化遗产、城市名片或者旅游景区、研学与教育基地等形式得以存留,也有极个别的如岳麓书院后来演变发展成现代大学(湖南大学)。

    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当下应该何去何从?书院形式、书院文化、书院教育在新的时代环境里面临怎样的未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三)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书院这一古老的组织形式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进入新的时代,教育面临新的课题,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发展、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都给包括书院文化振兴在内的文化教育工程带来更大的变局,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就书院文化传承发展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协同创新、融合传播”八个字上做文章,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是制度层面。

    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布局加强传统书院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利用,推出以书院为主题的旅游、研学、教育产品,打造学校教育之外的活化书院教育体系,营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传播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因地制宜,创建与生态文明和谐的具有现代气息、因袭传统文化的当代书院。

    书院文化最精髓的内涵之一是其涵养的人文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襟怀,这一宗旨十分契合我国当下重视思政课、重视德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其次,是内容层面。

    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品牌,一个IP,书院运营机构和内容生产者可以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影像语言和数字技术(如AR、CR等),以提供影视、动漫、广告甚至短视频等合适的方式讲好书院故事,生产从纪实到虚构等不同类型的优质文化产品,以便使热爱书院文化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更广泛的层面形成多次消费。

    在此基础上,以文化衍生品的市场逻辑推出适于不同群体、不同渠道的书院主题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再次,是价值层面。

    今天的书院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继承创新的前提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就要求书院的文化价值注入新的元素,需要融入新的血液。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世界文明的优秀结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艰难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都可以而且应该与儒家文明相结合,重铸新时代书院的当代价值,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惟其如此,才契合我们今天再出发去“发现”书院文化、发掘书院价值的建设动机。

    最后,是传播层面。

    网络社会的生活场景迥异于传统书院勃兴的年代。社会生态的变化决定了传播形态必须改变。要想让书院文化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传播,需要我们树立大传播观,构建书院文化传播的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大格局。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将旅游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传播,并在了解历史、尊重国际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做好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源:学习时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ExNDU1Mw==&mid=2650591959&idx=1&sn=a56f14c2d5e50a38185e8f4c4758585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