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洪,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和东湖光谷3551创业人才,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湖北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中南民族大学高性能树脂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功能性超支化聚合物、碳纳米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风电绝缘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40项,超支化聚合物成功产业化,相关产品应用于风电绝缘和汽车工程塑料。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渣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电解锰废渣和聚氯乙烯制备电解锰废渣高填充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将电解锰废渣干燥至恒重,然后与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热稳定剂和超支化聚酯一起通过高速混合机进行初始混合,再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即得,其中聚氯乙烯树脂、干燥后的电解锰废渣、增塑剂、热稳定剂和超支化聚酯的重量比为100:80~140:5~10:1.5~5:0.5~5.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利用了锰矿企业产生的电解锰废渣和聚氯乙烯进行复合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电解锰废渣直接干燥使用,废渣利用率100%、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张道洪 郭文强 肖代勇 张俊珩 张爱清 杜冬云 李金林
中南民族大学
2017-05-31
张道洪 肖代勇 张俊珩 陈胜慧 杜冬云 李金林
2017-03-15
本发明属环氧树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自交联超支化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将含环三嗪化合物和二元醇反应制备端羧基或酯基超支化聚合物TDHBP;TDHBP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含羟基的超支化环氧树脂TDHEP;等摩尔单羟基二缩水甘油醚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单异氰酸酯基二缩水甘油醚CD2;CD2的异氰酸酯基与TDHEP的羟基反应得可降解自交联的环氧树脂DHEP,分子量3000-45000g/mol,其在加热过程中氨基甲酸酯基团断裂成氨基化合物实现其自交联功能,固化后环氧树脂的环三嗪基实现降解功能.本发明工艺简单,产物具有可降解、自交联和自增强增韧功能,可望用于环氧树脂的增强增韧,无溶剂涂料等领域.
张道洪 王路平 余倩 张俊珩 李廷成 程娟 张爱清
2016-03-30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的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纱线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其为一维线性结构电容器,其含金属丝、碳纳米管纱线和导电聚苯胺,制备过程为:1、金属丝与碳纳米管纱线相互缠绕构成M/CNT双股纱线或金属丝为芯表面包覆碳纳米管纱线的包芯纱结构M-CNT纱线;2、将M/CNT或M-CNT放入苯胺、过硫酸铵、高氯酸、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20~5℃反应12-48小时,在M/CNT或M-CNT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得复合纱线M/CNT/PANI或M-CNT-PANI;3、将两根M/CNT/PANI或M-CNT-PANI浸入聚乙烯醇-磷酸溶胶中,在表面形成一层膜,然后将两根复合纱线缠绕在一起得到超级电容器.本发明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高于100F/g,具有充放电时间短、能量密度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可望应用于纺织可穿戴电源.
张道洪 吴云龙 苗孟河 王秋凡 李婷 张俊珩 程娟 张爱清
2016-01-06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渣和废酸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碳酸锰浸出渣和电解锰废酸制备高活性白炭黑的方法.先将碳酸锰浸出渣直接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粉末用微波处理1~5分钟;将所得到的活化锰废渣与强碱溶液反应过滤得到滤液,再将滤液用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脱色后,得到硅酸盐水溶液;再缓慢滴加经脱色处理的电解锰废酸溶液,再经加热、反应、过滤、水洗、干燥得白炭黑.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利用了锰矿企业产生的废渣和废液生产高附加值的白炭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附加值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张道洪 张俊珩 李廷成 张爱清 杜冬云 李金林
2015-12-30
本发明属于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硫超支化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过程如下:将三巯基化合物和二烯烃化合物在-10-20℃搅拌反应2-5h制备多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单体再与双巯基仲胺在20-80℃搅拌反应5-10h获得第一代端巯基超支化聚合物NP1-HSH;NP1-HSH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20℃搅拌反应2-5h得到第一代含硫超支化环氧树脂.NP1-HSH依次通过以上三步反应可制备第二-四代含硫超支化环氧树脂,它们的分子量约2000-30000g/mol.本发明方法的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所得产品可降低固化温度,可望用于环氧树脂的增强增韧,无溶剂涂料等领域.
张道洪 胡鹏 高凌 张俊珩 周继亮 张爱清
2013-04-10
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学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