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亚,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生,江苏张家港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 1982年7月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00年3月任河海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等,2009年11月任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教育参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AR模型的高拱坝谷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系统的操作方法.涉及高拱坝谷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其步骤:建立多测点分析系统;选取多元谷幅变形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构建分析矩阵;从多测点分析系统中选择至少一个测点作为参考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选取具有长期相关关系的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确定库水位不同运营状态下指标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选取多测点分析系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多个测点,挖掘出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数据;选取具有长期相关关系的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建立新的VAR模型.本发明同时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挖掘不同因素与高拱坝谷幅变形之间的关系,为高拱坝谷幅变形监控管理提供参考.
徐卫亚 史宏娟 闫龙 孟庆祥
河海大学
2020-12-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IMA‑GC‑SVR的高拱坝谷幅变形预测分析方法,首先获取坝区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选用ARIMA模型、LASSO模型并依据实际工程计算需求所需的粒计算(GC)窗口长度,构建满足计算需求的影响因子矩阵;根据影响因子矩阵,结合谷幅变形值矩阵,选用粒计算构建粒化矩阵;对粒化矩阵进行预测长度为单位窗口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预测分析;最后将粒化数据尺度还原,若预测终点日期小于目标预测时间,则更新影响因子矩阵及粒化矩阵,重新进行预测,直至满足目标预测时间要求.本发明效率高,成本低,同时扩大了可预测时间范围,提高了长时间预测精度,为谷幅变形长期预报提供参考.
徐卫亚 史宏娟 王环玲 孟庆祥 闫龙 程志超
2020-11-1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拱坝谷幅变形动态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包括设置于山体左(右)岸的参考基准点、设置于右(左)岸山体的自动监测系统,系统装置包括视觉相机系统、毫米雷达系统及用户交互系统.视觉相机结合对岸基准点确定参考点角度,连接毫米波雷达并结合对岸参考点测量距离,输入用户交互系统更新变形矩阵并计算,最终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效率高,成本低,实现谷幅变形自动化监测,减少了大风暴雨等极端自然天气对谷幅变形监测工作的影响,同时从建立用户交互系统,可以实时观测谷幅变形相关曲线并比较各测点变形特点,减少了人力投资,提高了观测效率,具有较好的时间、经济效益,为谷幅变形监测技术提供参考.
徐卫亚 史宏娟 闫龙 程志超
2020-11-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声呐定位的水下滑坡体变形监测装置和方法,通过固定布置在坡体表面的标识声呐设备对监测目标进行识别跟踪,由水平布置于水面的浮漂型多源声呐发射接收装置获取水下反射声呐数据,对声呐数据处理得到监测目标的空间坐标信息并结合GNSS接收机获取的设备当前的大地坐标进行坐标转换,通过水下温度传感器获取实时水温数据,最后数据传输装置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实时将位置信息和水温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
徐卫亚 孙梦成 屈晓 王环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RU的地下工程支护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支护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预测预警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布置在支护系统中的监测仪器的数据传输至信号处理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基于GRU门控循环单元方法对隧洞支护系统位移、应力、渗压等参数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预测预警系统,实现自动、智能的预测预警,提高监测预警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工程服务.本发明实施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可以供广大工程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使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易于掌握和使用.
徐卫亚 徐伟 宁宇 王如宾 朱国金 王环玲
2020-10-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拱坝谷幅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获取坝区地层信息,确定地形地貌及岩层分布信息,建立坝区几何模型;其次对非连续的结构面建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并采用正交网格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对蓄水过程线进行分段线性拟合,确定水荷载的动态施加过程;在考虑水对岩体材料的劣化效应的基础上对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修正;最后,对蓄水过程进行嵌入式离散裂缝和扩展有限元模型的联合求解,实现对蓄水期高拱坝谷幅变形的模拟.本发明在网格剖分时不必考虑断层以及错动带的形态,使得网格剖分时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其次,可以有效的从结构面变形的角度模拟蓄水期高拱坝谷幅变形的产生.
徐卫亚 程志超 孟庆祥 闫龙 王环玲 刘士奇
2020-10-20
土木建筑工程,岩土力学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岩土力学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土木建筑工程,岩土力学,灾害学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质工程系
岩土力学,地下工程,隧道工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岩土力学
上海政法学院
岩土力学,地下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河海大学教务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