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凤,青岛科技大学,肿瘤标志物及肿瘤细胞光电分析方向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其公开了一种在无背景信号检测基础上建立的新型丁酰胆碱酯酶传感策略,在丁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实现荧光信号从无到有的转变,进而检测丁酰胆碱酯酶的浓度水平.所述荧光探针通过将丁酰胆碱酯酶的靶向位点引入非发射骨架生成探针P1,避免了检测探针的固有荧光背景,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加入丁酰胆碱酯酶后,可以除去环丙基丁酸,进而自发的原位环化,生成荧光产物PF以作为反映BChE活性的指示剂.本发明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生物相容性,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丁彩凤 张倩 傅彩霞 滕葆晖 张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8-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基于MnO2纳米片与苝四甲酰二亚胺的阳离子衍生物(PBI‑DM)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PBI‑DM在聚集分散过程中的荧光光谱特征,实现了AChE活性的检测.本发明公开合成的荧光探针PBI‑DM@MnO2NS对AChE的检测具有0.24mU/mL的低检测限,以及可以避免低浓度的其他巯基化合物的干扰,具有较高选择性,同时PBI‑DM@MnO2NS可用于AChE抑制剂筛选,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丁彩凤 郭心洁 张倩 张鹏
2020-04-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加入哌啶作为催化剂,促进2‑羟基‑4‑二乙基氨基苯甲醛和1‑乙基‑4‑甲基碘化吡啶之间的缩合反应,生成一种带有羟基的生色团DMHP作为人血清白蛋白(HSA)检测的指示剂.本发明通过一步反应合成的荧光探针DMHP能够特异性识别HSA,实现了水相中HSA的定量检测,避免了繁琐的有机合成及有机溶剂的使用.此外,在实际血清及活细胞成像实验研究表明,探针(E)‑4‑(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乙烯基)‑1‑乙基吡啶‑1‑碘化物(DMHP)在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成像方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丁彩凤 郭心洁 张鹏 张倩
2019-08-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乙酰胆碱酯酶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荧光探针为HBTP‑Cu2+复合物,且本发明公开的HBTP‑Cu2+复合物以HBTP和硫代胆碱(经乙酰胆碱酯酶特异性催化乙酰胆碱产生)与Cu2+的竞争结合作为基本作用机制,并以HBTP发光作为荧光信号报告基团.当向体系中加入乙酰胆碱酯酶时,硫代胆碱可与HBTP‑Cu2+复合物结构中的Cu2+配位结合,复合物结构从而瓦解,HBTP的存在形式由有序聚集转变为单体分散在体相溶液中,并产生溶液的颜色和荧光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HBTP‑Cu2+复合物在纯水溶剂体系中能够高效选择性识别乙酰胆碱酯酶,且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丁彩凤 傅彩霞 张倩 张鹏
2019-07-19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DNA硅纳米水凝胶的构建方法及其比率型检测细胞内ATP的方法,构建方法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硅纳米粒子‑甲基丙烯酸(MAA)‑DNA 1结构的构建;甲基丙烯酸(MAA)‑DNA 2结构的构建;DNA‑硅纳米水凝胶的合成;检测细胞内ATP的方法包括两个步骤:包括细胞培养和细胞成像.本发明使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建立了一种DNA‑硅纳米水凝胶.不同于一般的金属纳米粒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使得DNA‑硅纳米水凝胶具有更低的毒性.
丁彩凤 王晶 纪小婷 王俊宁
2019-05-2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与恢复检测端粒酶的方法,通过加入Cu2+将BSA@AuNCs的荧光猝灭,再加入焦磷酸后,焦磷酸与Cu2+结合,将Cu2+从BSA@AuNCs中置换下来,使BSA@AuNCs的荧光恢复,通过检测BSA@AuNCs的荧光猝灭及恢复来检测PPi的含量,从而间接地检测端粒酶的含量,本发明采用Cu2+置换的方法,能够高效、灵敏的检测端粒酶的含量.
丁彩凤 徐玉娟 张鹏
2018-06-26
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细胞免疫学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