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浦鸿汀,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自组装纳米材料的研究,E-mail:puhongting@tongji.edu.cn 通讯联系人 2008年:浦鸿汀,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E-mail:puhongting@mail.tongji.edu.cn 联系人 2007年:通讯作者:浦鸿汀,博士,教授. E-mail: puhongting@mail.tongji.edu.cn 2006年:浦鸿汀(1966-),男,江苏昆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E-mail:puhongting@mail.tongji.edu.cn 2005年:浦鸿汀 (1966-),男,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2004年:浦鸿汀(1966-),江苏昆山人,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E-mail:puhongting@mail.tongji.edu.cn 通讯作者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疏松结构的聚乙烯醇(PVA)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二次交联成膜法,利用对羟基具有不同活性的交联剂对传统聚乙烯醇薄膜进行二次改性而制得的具有疏松结构的薄膜.所得薄膜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与目前同类的交联聚乙烯醇薄膜相比,在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的同时,具备更好的水、气透过性,同时在聚乙烯醇薄膜的良溶剂环境下具有更高的溶剂吸收率和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本发明所制备的产物薄膜可广泛应用在传统聚乙烯醇薄膜所使用的领域,如聚乙烯醇蒸汽渗透膜、渗透蒸发膜、反渗透膜、气体增湿膜等薄膜适用领域.同时,利用在聚合物内部构建疏松结构的方法在其他薄膜的改性制备过程中也有借鉴和应用前景.
浦鸿汀 高海程
同济大学
2017-05-17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动态共价键实现自修复功能的聚乙烯醇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Diels‑Alder反应构建动态共价键实现自修复能力;首先由聚乙烯醇与呋喃衍生物发生接枝反应得到呋喃环接枝改性的聚乙烯醇;然后加入可以与呋喃基团能发生Diels‑Alder反应的交联剂,进行Diels‑Alder反应,得到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乙烯醇膜.该薄膜不仅具有普通聚乙烯醇薄膜良好的分离性能和亲水性能,且其交联结构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和热可逆性;对划痕刮痕等具有在简单条件下良好的自修复能力,更显著提高了其湿态环境下的气密性和耐水性.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醇薄膜可用于广泛领域,如渗透蒸发膜分离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搭载、离子交换膜等领域.
浦鸿汀 高海程 夏牧寒
2017-05-10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纳层共挤出方法,分为两种方式:一、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然后将其磺化,得到带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纳米纤维;二、把与目标热塑性聚合物相溶的磺酸树脂用碱中和变成磺酸盐树脂,再将其与目标聚合物树脂共混,然后制备带磺酸盐基团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再将纳米纤维中的磺酸盐进行酸化处理后,得到带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纳米纤维.这类带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离(质)子交换能力,可作为离子(质子)导电材料或水处理吸附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易操作、成本低、可连续并大批量生产,得到的纤维尺寸范围广且可控,生产过程中无溶剂污染.
浦鸿汀 陈威涯
2017-02-01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微纳叠层共挤出成型技术制备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乙烯基树脂/丙烯基树脂复合薄膜,通过熔融拉伸、酸处理等过程得到孔结构及膜厚度均匀可控的多孔乙烯基树脂/丙烯基树脂薄膜.本发明容易做到向聚合物基体内添加其他材料的要求,制备出的薄膜厚度均匀,并可通过层数及成膜模具出口厚度进行调节;孔结构可由碳酸钙颗粒的粒径、含量等来控制.本发明方法简易可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制备的聚合物多孔薄膜孔结构稳定可控、电化学性能优越,在锂离子电池隔膜、能源、吸附分离、传感器、催化剂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有应用前景.
浦鸿汀 李亚捷 杜江
2016-04-13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微纳层共挤出技术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将所得的纳米纤维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成均匀分散状态,再将纳米纤维均匀涂敷于过滤网表面沥去大部分水分,将附着有纳米纤维的过滤网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后,取出纤维堆积体并用压机将之压制成膜.将这种纳米纤维多孔膜浸渍电解液后,即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本发明提出的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纤维尺寸均匀可控,制得的隔膜厚度可控、孔隙率高、尺寸稳定性好、无溶剂污染,可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隔膜.
浦鸿汀 魏燕丽
2016-03-02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质子交换膜由微纳米纤维组成的多孔膜与质子交换树脂复合而成.微纳米纤维采用微纳层共挤出方法制备,通过高速搅拌分散后,均匀地平摊在网上,干燥成膜后得到含有孔隙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将其浸渍质子交换树脂溶液后,水平放置成膜,溶剂挥发后得到厚度均匀的复合质子交换膜.本发明制备的微纳米纤维膜厚度可调,孔隙分布均匀,制备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适合大批量生产;所制得的纳米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高温质子导电率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超级电容器、电化学反应池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浦鸿汀 安朋
2016-02-24
纳米材料,一次能源
北京大学工学院
太阳能,纳米材料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太阳能,纳米材料,电池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纳米材料,能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学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纳米材料,太阳能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所
纳米材料,能源科学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纳米材料,储能技术,光谱分析
苏州大学
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