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组织建设案例中心 > 详情

科协系统优秀工作案例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勇当先锋

来源/作者: 中国科协网

养羊是巴彦淖尔市的传统产业,但一直存在着羊肉品质不高的困境。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后,事情迎来了转机。来自中央、省、市、县四级的科技人员在这里建起了科技小院,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受到当地政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目前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推进成立了392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振兴农村产业,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2018年11月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成立。

中国农技协通过搭建科技小院联盟平台,充分发挥农技协、科协组织优势,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安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两翼。在扩大小院规模的基础上,联盟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科技小院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模式、广覆盖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体系。

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授牌仪式

“三位一体” 打造共赢模式

科技小院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表现出很好的内部可持续性和外部可推广性。其关键原因,在于这是一种共赢模式。对科协而言,建立了一个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可持续平台。对学校、导师、学生而言,提供了一个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学生通过长住生产一线的历练,得到全面的锻炼、培养和提升,成为优秀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当地党委政府及依托单位而言,获得了一个高水平技术人员团队的驻场指导,服务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

自2019年以来,200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长期扎根乡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累计撰写日志7.8万余篇,举办展览、宣传等科普活动2000余场,开展线上、线下农民培训近4000场,受益农民近100万人次,开展田间试验1200余处,示范面积13万亩,技术辐射面积近714万亩。

科技小院作为“桥梁纽带”,将农业专家与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农业科技专家找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帮助农业研究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良性循环,从学生到生产一线科技人才的蜕变,帮助基层农技协、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节本增效。

机制创新 带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通过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展精准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在工作中,联盟逐渐形成了“科协领导、高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长住、多方支持”的工作机制。“科协领导”指各省科协组织协调当地农业院校,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并统筹适当的经费予以支持。“高校实施”指农业高校要鼓励教师们参与科技小院建设,并配备专业硕士的招生指标等。“教师指导”指高校教师要担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保证有研究生能够长住到农业生产一线,并提供有力指导。“学生长住”是科技小院模式的核心特征,专业硕士研究生是长住的主力军。只有长住,才能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支持”首先是依托单位的支持,须保障入住学生吃住等基本生活条件,依托单位包括协会、农业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园区等。此外,还有县乡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

科技小院也日益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要求,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

自2019年开始进行试点建设以来,中国农技协逐个省份对接省科协、省农业大学,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介绍科技小院特点和基本条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调研考察,对于符合条件的进行授牌并组织培训。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对科技小院的认可度稳步增强,四川、江西、福建、重庆、云南、广东等省涉农高校设立科技小院专项,优先保证科技小院研究生名额,同时为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配套学校专项研究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项目经费,促进了教师做好科技小院的积极性。

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院校等师生组成科技志愿服务队长期驻扎生产一线,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志愿服务,做好一个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农村一大片,对于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农技协在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县岚县、临县分别建立马铃薯科技小院、食用菌科技小院,在四川马边建立茶叶科技小院,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服务全县数万柚农110万亩蜜柚产业,开展减量施肥和改良土壤等研究试验,可平均降低成本50%以上,推广后可使全县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此做了专门采访报道。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所繁育出的良种种薯、种苗,打造了标准的“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的三级种薯繁育生产体系,建立了马铃薯生产、加工的产业体系,给布拖县创造的产能为5.1亿,有力助推了2020年脱贫摘帽,所在的特木里镇荣获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在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与中石化开展“会企合作”,围绕凤凰县“一县一特”猕猴桃产业,建立湖南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打造科技小院样板间,促进猕猴桃产业高效绿色发展。

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专家团调研广西兴安葡萄产业基地

此外,科技小院长住研究生通过入村入企培训,办田间学校,开设科技长廊等方式,大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培养一大批乡土人才和新型农民。举办农民培训及田间观摩会,把农技知识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通过建立微信群、发放明白纸、竖立科技展板等不同方式和不同渠道向农民科普高产高效农技知识。科技小院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所驻村里举办联谊会、识字班、舞蹈队、广场舞大赛、儿童英语培训等多种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