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不仅带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好消息,她还这样建议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19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的陈薇,近年来不断在生物危害防控领域攻破世界性难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解放军报》曾以“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来评价陈薇的成就。由于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的重要贡献,陈薇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百米”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抗疫成果




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作为全军生物防控专家,陈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一直冲在前线。


1

1月21日下午,科技部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陈薇出席会议并对第一批应急项目进行咨询论证。

2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3

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4

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




快,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这是她最大的特点。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是她20多年来科研生涯养成的习惯,因为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此次,陈薇带领的专家组自深入疫区科研攻关以来,取得的成果一个接一个。


据央视报道,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于3月16日获批展开临床试验。




疫情防控也应做到未雨绸缪




对于武汉疫情,疫苗是大家现在最关注的问题。目前网上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我们离拥有疫苗已经很近;另一种则是疫苗短期内无法派上用处,即便研制出来,恐怕也成了“马后炮”。陈薇认为,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马加鞭地研发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面对全世界研发疫苗的热潮,陈薇1月底接受采访时说:“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了解的还非常肤浅,因此目前有些平台上报道的最快‘1个月’内就能用上疫苗,我认为是不现实的,当然我也不敢排除有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做得更快更好。”“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疫苗,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陈薇表示,就算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再快,也在冠状病毒这个大类里,目前大数据研究发展迅速,一旦有新变异出现,可以马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或大数据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发病机制或受体,可以快速指导疫苗的改良。


此番出征武汉,更让陈薇感到,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


陈薇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甘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如果觉得单个团队有风险,还可以设置A、B团队互相PK。这样国家投入的经费比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还能花在刀刃上。


陈薇表示,当年SARS之后,如果国家对冠状病毒研究有更长效的支持,有更多团队持续来做这个研究,那么不管疫苗还是药物,至少会有比今天更好的局面。再次狭路相逢,就不会这么被动。


“最关键的是,一旦疫情发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权威的团队,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谁的板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新型冠状病毒一来,谁都觉得自己能做,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这次疫情暴露的问题,得到的经验,都要好好地梳理。今后我们国家应该从立法层面来管理疫情的反馈流程,明确规定各部门的主要职能,并且对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不及时、不透明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行依法惩处。”




除了热爱,想不出其他理由




到武汉后,陈薇除了实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外,在“非典”时研发并使1.4万名医护人员而无一例感染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也在发挥着作用。2003年,“非典”疫情紧急暴发。陈薇凭借敏锐的科研直觉,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此次变种变异性强的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实验关键阶段,陈薇团队甚至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ω-干扰素的有效性。这种喷鼻剂能抑制RNA病毒,还能提高免疫力,但因为技术难度大,没能大规模生产,目前还只用于部分一线医护人员。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并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恐慌。陈薇团队参加我国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投入这场国际性抗击烈性疫情的特殊战役,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曾经有人问她:“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她的回答很干脆:“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为了能够治愈更多的患者,挽救更多的生命,陈薇呼吁,应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在陈薇等专家的奔走之下,1月31日,科技部下发《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例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


在感动之余,陈薇坦言道,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国家要做的应是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在她看来,在政府推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献身拼搏的大环境下,这应该是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为病友们作出贡献的时刻。


很早以前陈薇就说过,“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对于此次武汉疫情,陈薇表示,有了应对“非典”和埃博拉疫情的考验,无论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还是技术储备,我们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有更好的准备,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如果大家好奇,可以打开搜索引擎查一下“多灾多难的一年”,几乎每一年都会上榜。人类在地球上面临过的危机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我们每一次都能战胜它们。相信最近的这些难关,我们也一定能坚持过去。     

(本文综合自南方周末、今日科协、中国妇女、人物传记、军科人、科学网等)


编辑:左舒颖

排版:郑梦莹

推 荐 阅 读




什么时候可以不戴口罩?官方最新指引告诉你

从新冠肺炎的救治看我国重症医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视频】武汉市第四医院检验科人员的一天


来源:cmaxxdb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4ODE3NA==&mid=2247498368&idx=1&sn=1ac56808076085594d53d13b9c84e119&chksm=9fed2bc1a89aa2d77ccc93a3f87127caada8c48d8ca0a0980f1da521924245f7b26231b795a0#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华医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