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新冠病毒mRNA疫苗、抗衰老靶标基因、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赫洛德”、新神经算法芯片、特殊纳米导线

今日科技话题:新冠病毒mRNA疫苗、抗衰老靶标基因、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赫洛德”、新神经算法芯片、特殊纳米导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20

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1新冠病毒mRNA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


科研人员在演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3月16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衣承东透露,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新药研发,上海已取得积极进展。其中,mRNA疫苗预计将在4月中旬进入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疫苗在小鼠免疫实验中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诊断检测试剂研发方面,上海有3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企业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也获得欧盟CE认证。“截至3月15日,上海诊断试剂已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沙特等22个国家,数量超过8万人份。”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介绍道。
——《科技日报》


2科学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岁月这把“杀猪刀”,对抗得了吗


科学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人为什么会衰老,人的寿命到底有没有极限?”“我们能不能实现长生不老、返老还童?”两年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蔡时青在一个科普论坛上抛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众多同行的关注和提问,他的观点也被一些人概括为“人类已经有望实现‘长生’,而我们的目标却是‘不老’”。

如今,由蔡时青带领的科研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江陆斌研究组历时多年合作,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突破:他们发现了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并据此阐明了认知衰老的调控机制,为实现“健康衰老”提供了新的线索。这项成果的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中国青年报》


3我国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5分钟找到火箭落点



3月9日,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GEO-2卫星,这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第54颗星,也是倒数第二颗,全球布局很快完成。

伴随这次卫星发射,我国还获得了另外一项技术的重大突破——火箭残骸精准定位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快速寻找火箭残骸,这次仅用25分钟就顺利找到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火箭助推器残骸,而此前完成这项工作短则几小时,长则大半月。
——环球网


4NASA拍摄到热带气旋“赫洛德”(Herold)最新卫星图像




热带气旋“赫洛德”(Herold)是即将影响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大风暴,近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最新的卫星图像。本周一,美国宇航局的Aqua卫星发布了Herold暴风眼的图像,而就在几天前它从热带气旋上升为风暴。这张图片是通过Aqu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摄的,虽然部分被高云所遮盖,但是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暴风眼。

根据北京时间3月16日下午2点的报告,赫洛德位于马达加斯加安齐拉纳纳省(ANTSIRANANA)安塔拉哈(ANTALAHA)东南方向约420公里的西南印度洋洋面上,就是南纬15.6度、东经54.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相当于我国的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预计,“赫洛德”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加强。
——环球网
5新神经算法芯片有了“嗅觉”


研究人员所做的部分模型结构和信号编码。图源:《自然·机器智能》



英国《自然·机器智能》杂志3月16日发表的一项人工智能研究,英特尔神经形态计算实验室以及康奈尔大学的联合团队报告称,他们实现了一种设计用来模拟生物嗅觉的神经算法。这项成果意味着一种强大方法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未来可开发出超越当前人工智能趋势的新算法。


神经形态计算能够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能耗和体积都非常理想,被认为是高性能计算的下一发展阶段。而神经形态芯片的设计,是使用受大脑启发而形成的计算机器,即通过创造由人工神经元和突触组成的网络来实现。但是,目前仍不明确的是,如何利用这种机器解决现实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在生物神经回路层面实现的算法了解还不够透彻。


——《科技日报》


6特殊纳米导线可作透明电极



俄罗斯托木斯克工业大学与中国和德国专家共同研发出一种特殊的纳米导线。依据这种纳米导线特性,可以将其作为特殊的透明电极用在柔性电子产品和太阳能产品上。这一研发成果是根据纳米结构合成的新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材料》期刊上。


托木斯克工业大学亚欧人员表示,由纳米导线组成的柔性电极是一种透光率超过95%的晶格结构,可以与窗户玻璃的透明度相提并论。与其他由银制纳米导线组成的电极相比,此次研发的纳米导线具有更高的电导率。


——《科技日报》




来源:gh_a4b812b678b3 中国仿真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AzOTM3Mg==&mid=2247486325&idx=3&sn=7314c56ffbe227e36d30fd41590b3353&chksm=fbe8ea56cc9f6340d7cc1b857c70bc5011592a433d1a7a64e83bc840b17bb42d151c3c26b19b&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卫星 上海 神经 纳米 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