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23

来源:学会服务365


导 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历来都是头等大事。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既是千百年来黎民苍生的夙愿,也是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然而,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繁荣,是永恒的课题。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寄予更多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不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是新产业、新业态的闪亮登场,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波助澜。












erwer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我国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载体,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的贡献有目共睹。2018 年,169 个国家高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 11.8%。然而,从产业布局来看,主打农业高新技术的只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家机构先行而上,积极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为农业高新区的推广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而这正是制约当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所在。


目前,世界农业科技展现出蓬勃生机。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创新,正在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学推动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智慧农业,触发农业领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融合和重组;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让农业更加绿色、低碳。顺应时代新潮流,发展农业高科技,恰逢其时。


如果单从论文和专利数量来看,我国已经是世界农业科技的大国。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就并没有很好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据初步统计,我国一半左右的农业领域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这既有一些科研工作不接地气的内在原因,也有供需两端对接不畅的渠道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并非易事,需要创新价值链上下游实现有机衔接和合作。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但效益外部性突出的特点。通过深化改革,在农业高新区等创新平台上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化蹄疾步稳地发展,是新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8 年,《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揭开了我国农业高新区发展的新篇章,进入了系统谋划的新阶段。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加迫切地需要农业高新产业迸发蓬勃动力。农业高新区再立潮头,要肩负起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建好农业高新区,要“一片丹心向阳开”。

发展农业高技术的出发点,是惠及亿万农民,让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要时刻牢记“为了谁”的初心,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高技术和培育新产业要带着心系“三农”的情怀和温度,既要支撑规模经营,也要服务小农户,在追求高精尖、高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低成本和易操作。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农业高新区要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让农村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好农业高新区,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业高新区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在种业、农业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和瓶颈,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受制于人。解决真问题,要下大决心。要瞄准主攻方向,做好长期谋划,不能满足于发展修修补补的技术,要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下功夫。解决真问题,要有真本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汇聚,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合作的研发体系。



建设农业高新区,要“墙里开花墙外香”。

农业不可能脱离脚下的土地去空洞地谈发展。农业高新区要围绕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优势特色产业去谋划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科技资源要和区域农业需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系统攻关和综合集成;树标杆,立典型,努力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不仅自身建设要成规模、见效益,培育的高技术产业还要对区域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切实起到辐射示范作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良种推动等工作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从而带动农业现代化。



又是一年春好时,阴霾终将吹散,勤劳的中国人民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自由、忙碌地奔走在辽阔的土地上。随着农业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科技正播撒希望的种子,创新将为农田打扮梳妆,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特别说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2期《让科技创新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约评论员。



来源 | 中国科学院院刊


往期回顾

● 毫不放松,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评论丨打好科技抗疫主动仗

 科技,就是打赢的底气!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内容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我们联系。

来源:xhfw_365 学会服务36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cxMzMyMw==&mid=2247496788&idx=4&sn=c78b07eb56e505aafd26ddef6456e5a5&chksm=e8c6d690dfb15f86538c5271e8c1165262467238d08f1a2b4342c4aff054ccfed589aff6d6c9#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农业 三农 农业发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