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科协积极发展农技协组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7-17

  近年来,宜州市科协把培育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抓手,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现有经民政注册登记的市、乡、村、屯四级协会34个,会员总数达到11200多人。

  领导重视,落实专人专职负责

  宜州市科协领导班子经常研究农技协的情况,把协会的建设情况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点。班子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并安排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负责抓具体日常事务,使协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宜州市科协经常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发现和掌握规模产业,接触产业领头人,了解产供销运营情况,帮助分析有利条件和困难问题,介绍协会的优势和成功经验,使产业领头人意识到成立协会联手抱团发展的好处。

  创新思路,多形式发展农技协

  在实际工作中,宜州市科协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导成立农技协组织。一是在支柱产业中建立农技协。宜州市有甘蔗、桑蚕、水果、畜牧、蔬菜、粮食、花卉等对群众收入有重大影响的产业,科协因势利导,通过产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在产业中建立农技协组织,成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推动产业发展的“先头部队”。如宜州市甘蔗协会就是宜州市科协在第一大支柱产业上建立的协会组织。

  二是在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技协。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宜州市先后创办了高产高糖甘蔗、桑蚕茧丝绸循环示范、优果工程示范、标准化规模养猪、无公害蔬菜、优质米、花卉苗木等众多种养科普示范基地。为了使基地有人管有人抓,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示范品种产业,宜州市科协以基地为依托,成立协会组织,形成基地上有协会,协会下有基地的良性发展机制。宜州市汇元养猪协会就是在宜州市标准化规模养猪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发挥了科技攻关和强强联合的作用。

  三是在经济能人中建立农技协。宜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许多党员致富能手、青年标兵、“三八”红旗手,他们成为人们公认的区域产业带头人,宜州市科协以这些经济能人为协会发起人,组建农技协,使协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如在2017年全区基层农技协领办人培训班上作专题发言的宜州市同德乡大安水果协会会长罗贵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宜州市科协引导支持他发起成立农技协会后,带动周边乡村种果10000多亩,帮助果农创收5000多万元。

水果协会与蔬菜协会联合攻关在幼树园套种冬瓜获得成功

  树立典型,促进协会规范化建设

  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宜州市科协把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服务能力强,成绩显著的农技协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列入宜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河池市科协定期科普表彰的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的后备选单位,大多数最终获得通过表彰。宜州市科协还优中选优,将亮点突出,具备条件的协会推荐上报作全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评选。近年来,获得中国科协和广西科协表彰的农技协有10个,获得奖补项目资金152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产供销和辐射带头能力。

  倡导技物结合,增强协会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有技物结合服务能力的协会,就受到群众欢迎,也能实现双赢多赢;反之,就缺乏吸引力,号召力,久而久之影响力就减退,协会就名存实亡。特别是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培训方面,宜州市科协十分重视组织协会及其科普能人开展“技物结合”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为避免培训的枯燥无味,言之无物,宜州市科协在培训中注重组织一些既有有技术,又有农资服务的协会科普带头人进行技物结合的培训服务活动,满足群众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如日前组织举办宜州市高产高糖技术培训班,来自8个乡镇的156个蔗农参加培训。培训会邀请广西田园公司农艺师农洵讲授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同时,针对近些年来国际市场糖价波动,甘蔗价格低,而种甘蔗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群众种蔗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授课前,先组织学员到农技协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科普带头人韦汉康在同德乡塘上村元江屯创办的“蔗得金”甘蔗药肥科普示范基地参观,让学员直观了解该药肥对高产高糖的效果。通过试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杀虫/抑虫、杀菌/抑菌、抑草、生长调节的功能,且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训会上再次向群众推介省工省时省钱的药肥,深受群众欢迎,并自愿购买使用,实现双赢效果。

  加大力度,不断探索协会发展新路子

  宜州市科协将在现有协会组织网络的基础上,以农技协联合会为统筹运作,大力创办长寿型农业观光旅游型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在祥贝乡大漠、六代、易水湾创办原生态长寿水稻科普示范基地,在德胜创办高效生态桑蚕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在刘三姐镇创办名优水果释迦、夏枣科普示范基地。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大力提升协会电商服务能力。以宜州市电商服务中心和每村每户电商公司为依托,加强培训,密切合作,把协会及其会员拥有的产品、技术、工艺、资源、信息加速推向“市场”,拉动64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建立、完善农技协和农村人才库“大数据”,上下结合,积极主动承接地方政府科普公益服务项目。通过人才库,密切联系协会和民间能工巧匠、行业技术标兵,互通情报,创造条件,实现人尽其才,降低公益事业成本,提高公益事业效益。(何家平)

来源:广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gxast.org.cn:80/dongtaixinxi/14896.j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