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方案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10-20

  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18.71%提升到2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为此,《方案》将重点实施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五大工程。

  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指出,上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海教科文卫体等事业的稳步推进是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支撑,上海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上海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和相关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

  聚焦五大人群

  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旨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方案》要求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推进科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加强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到2020年,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一个创新实验室;推进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以及 “创智空间”建设,实施“科学种子计划”。

  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助力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组织推进、人才培育、支撑服务和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上海职工创新服务体系;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和信息技术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万人次;实施“职工创新十、百、千、万计划”;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完成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方案》提出,制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考评全过程;推动创新和科普课程进机关、进党(干)校、进干部培训课堂,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案》要求,五年内,争取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100个,创建市级科普示范街镇100个、科普示范社区200个;完善社区科技数字院线、社区科普活动室、社区创新屋、科普图书室、科学商店门店、科普画廊、科普电子屏等科普场所和基础设施;发挥社区科普大学、社区开放大学、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旨在补齐农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的短板,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运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的能力。

  《方案》要求,发挥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惠农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面向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单项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科普展示、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事体验的科普实践基地。

  实施五大工程

  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旨在加强教师科学素质建设,构建科技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同时,加强科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

  《方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科技教育专业师资;加大科技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业务交流,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

  科普信息化工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科普内容建设,创新传播形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科普信息化服务能力,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科普需求。

  《方案》要求,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推广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实现科普的跨媒体、跨终端传播;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类科普需求,通过“科普中国”、“上海科普云”等品牌科普信息服务平台,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实现科普精准化服务。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旨在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精品化建设和社会化共建,建成配置均衡、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国际水平的科普设施网络。

  《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上海科技馆改造升级和上海天文馆等科技场馆建设;引导地铁、公园、商店、书店、医院、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增强科普功能;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科学工程、国家及上海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技社团等向公众开放。

  科普产业助力工程,探索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公益与市场互补的科普工作新模式,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

  《方案》提出,开展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以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科普展览、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玩具、科普旅游、科普网络与信息等科普产业的发展。

  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完善多渠道培育、专兼职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科普人才培训体系和培养模式。

  《方案》提出,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场馆专门人才,以及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产品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科普项目策划实施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吸引有志于科普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科普文学、影视、动漫等作品的创作;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大众传媒从业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347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