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探路人”——记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徐彦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06-03

 

  癌症,也称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控而引起的恶性疾病。只因癌细胞牵扯到难以估摸的生命体机理问题,研究总显得扑朔迷离。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将染色质组装和修饰的调控机制、肿瘤发生信号转导通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和筛选等定为研究方向,潜心探究肿瘤发生机制,以期从源头遏制恶性癌细胞的发展。

  他系统地阐明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关键酶催化,底物识别和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推动了科学界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为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为靶向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

  成长轨迹

  在徐彦辉的简历上,可以看到一个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成长轨迹:

  1995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999年本科毕业,以敏锐的思维选择攻读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研究“冠状病毒和副粘病毒融合蛋白核心的结构与功能”、解析SARS 的核心结构。

  2004年,博士毕业,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主要从事“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多种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与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其研究组负责人是如今国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其间,徐彦辉成功阐明蛋白磷酸化酶2A 氨基酸突变导致肿瘤、参与老年痴呆发病的机制。

  名校、名师,加上过人的天赋和不间断的努力工作,让徐彦辉一步一个台阶,稳稳当当地推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

  2008年,徐彦辉回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组建生物医学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平台。在上海这一生命科学研究的高地,他立志大展拳脚。

  成果不断

  2004年至今,徐彦辉系统地研究了肿瘤发生相关蛋白结构及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理,通过对多个PP2A复合物的结构研究,阐明了PP2A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理。

  他研究了DNA羟甲基化修饰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其特异识别并氧化5-甲基胞嘧啶的分子机制,阐明了血液肿瘤中TET2突变导致其酶活性降低的机理。该研究为TET蛋白介导的DNA甲基化动态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靶向TET蛋白激活剂和抑制剂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基础。Cell杂志同期配发了Preview来进一步阐述该成果的重要意义。

  DNA甲基化复制关键蛋白UHRF1的结构与功能,为靶向UHRF1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去除机制,为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徐彦辉在这两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多种国际著名杂志,共发表研究论文37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6篇。

  由于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徐彦辉在2011年获得了生物物理学会颁发的第2届 “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2012年获得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日本明治株式会社授予的“明治生命科学奖”杰出奖。

  承前启后

  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徐彦辉重任在肩。近5年,他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2项(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项目骨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及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1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资助近千余万元。

  他把这些资金投入到了实验室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上面,倾尽全力,把所学的科研思想、实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工作人员和学生大胆创新,支持他们做探索性的工作。多位工作人员和学生已经有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并获得相应的奖励和基金支持。

  徐彦辉为人谦和、乐于奉献、作风严谨、富有团队精神,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深受老中青科学家的喜爱,获得生物物理学同行的高度评价。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318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