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他们百年诞辰,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08

有这样一群人,

以祖国需要为毕生最大使命;

有这样一群人,

终身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这样一群人,

把科学视为生命、

把生命视为科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国科学家。

又是一年清明时,

移风易俗寄哀思。

在这缅怀的日子里,

我们精心选取了12位

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人,

以纪念他们的百年诞辰。

这些归于天地的不朽灵魂,

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弃文从理,转攻水利

林秉南,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水力学学科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wt_a62302020048121202_2470e9.jpg

林秉南(1920.4-2014.1)

林秉南长期从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的应用研究,无论是在明渠不恒定流研究方面还是在高速水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他是我国最早对长江三峡水库溃坝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的学者。1958年,他发表的题为《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突然泄放问题研究》《三峡洪水演进计算方法研究》的论文不仅为三峡工程论证提供支持,而且为溃坝问题研究打下基础。

他是我国最早运用数学方法模拟不恒定流流场的科学家之一。他指导并参与的浙江河口海岸研究所开发出了二维潮汐水流的数学模型和一维潮流输沙的动床模型,为钱塘江河口开发与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高坝水流宽尾墩新型消能工的发明人之一。1985年,他主持完成的《宽尾墩、窄缝挑坎新型消能工及掺气减蚀的研究和应用》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找到了解决我国高坝建设中出现的极高高速水流对水工建筑物更为严重的空蚀及冲刷问题的方法,为中国高坝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使中国在高坝泄洪消能方面走进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流态化学科的奠基人

郭慕孙,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流态化学科研究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wt_a32302020408121202_29bde3.jpg

郭慕孙(1920.5-2012.11)

郭慕孙长期从事化学工程-流态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他在理论上有着独创的见解并自成体系,提出了“理想流态化”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的概念,并进行了统一关联。他通过延伸“散式流态化”的特征,设想了一种完全均匀的“理想流态化”体系,用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描述这种理想体系中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许多工程计术问题,这一成果已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得到应用。1982年,他的《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为改善聚式流态化中的气固接触,他研究开拓并建立了“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浅床流态化”三者能相互贯穿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案《无气泡气固接触》,该理论于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评选出的开创时代的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他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

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

汤定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

wt_a52342020008121203_31341e.jpg

汤定元(1920.5-2019.6)

汤定元研究发现了金属铈的高压相变起源于原子半径的突然收缩现象;首创了国际上高压物理研究的重要仪器——金刚石高压容器;在我国开创了窄禁带半导体分支学科;参加和指导研制了硅太阳能电池、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多种光电器件;研制了硫化铅、锑化铟、锗掺汞、碲镉汞等各种红外探测器的材料和器件;在把半导体红外器件成功地应用于中国空间探测方面有开拓性贡献。

他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中科院重大成果奖一次,上海市科技二等奖两次;各种荣誉奖十次,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状,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

中国生物力学带头人之一

康振黄,工程流体力学家、生物力学家,我国早期生物力学的开拓者之一。

wt_a42302020408121203_36f801.jpg

康振黄(1920.6-2018.12)

康振黄领衔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生物力学实验室,是我国首批生物力学学科硕士、博士生导师之一。他在生物力学领域与心脏瓣膜研究中取得三大具有开拓性的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创立心脏瓣膜流体动力学新学科;提出双叶翼型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思想和原理并据此研制成功人工心脏瓣膜;提出新的人体心脏瓣膜的关闭理论。

他在运用工程科学,特别是力学、结构工程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医学、生命科学的新兴边缘性学科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国传统工程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航空钛合金奠基人

颜鸣皋,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钛合金、中国航空材料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

wt_a22322000408121203_3ebb32.jpg

颜鸣皋(1920.6-2014.12)

颜鸣皋开创了中国钛合金研究,组建起中国第一个钛合金实验室。他系统开展了航空钛合金研究,建立了中国航空用钛合金系列,领导参与高温合金、钛合金和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微观结构分析、合金强化机理、金属超塑性理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造性成果。他曾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空材料学报》、《材料工程》主编等职务。

1991年4月,在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之际,他荣获航空航天部的最高奖励——“ 航空金奖”。

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

谢家麟,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wt_a52342020008121204_450271.jpg

谢家麟(1920.8-2016.2)

谢家麟曾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位列世界前沿的项目。其中,有两项是世界首创,另三项填补了国内重要空白。他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并出版数部专著,其中《速调管聚束理论》已成为是我国加速器方面的经典著作。

2011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

陈士橹,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wt_a82312020040821204_4b0b3c.jpg

陈士橹(1920.9-2016.4)

陈士橹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被评鉴为开拓了新的学科研究分支。在弹性飞行器建模、伺服气动弹性动态耦合、稳定性分析、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新颖的分析研究方法,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应用于飞航等型号设计。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创建并长期领导西工大航天学院,1992年其主持的飞行力学学科点在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估中获相关27个学科点全国总分第一。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他培养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0多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二位博士和博士后。

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

刘有成,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wt_a72382020040121205_53a2e8.jpg

刘有成(1920.11-2016.1)

1954年12月,他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归国,投入到祖国化学学科的建设中去。他毕生致力于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NADH模型形式上负氢转移反应机理等的研究,培养博士三十余名,硕士二十余名,发表论文260余篇。

2008年9月,他将自己的个人积蓄3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了“刘有成奖学金”,全力助力中国化学事业。

“稀土界的袁隆平”

徐光宪,中国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wt_a42302020408121205_5a059e.jpg

徐光宪(1920.11-2015.4)

他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让中国真正走向了稀土大国。

2008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wt_a22322000408121205_5d5b7a.jpg

师昌绪(1918.11-2014.11)

1955年,师昌绪排除万难回到祖国,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性能评价方法;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纳米科学技术、碳纤维、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镁合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与工程科学的杰出人才;就我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材料研究等重点科技领域发展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多项重要建议,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他在高温合金的成就和材料界的领导地位,美国矿物、冶金与材料学会(TMS)授予他荣誉会员。2010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肖纪美,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wt_a82312020040821206_63d328.jpg

肖纪美(1920.12-2014.4)

肖纪美于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三次被美国阻拦,历经七年的蹉跎,才于1957年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先后开设了金属材料学、合金相理论、金属物理、腐蚀金属学、金属的韧性与韧化、断裂力学、合金能量学和材料学的方法论等课程,出版了10本专著;继续其在美国开创的节镍不锈钢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继续研究节镍不锈钢和耐热钢的新钢种,对中国铬镍氮不锈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解决了一批工程中的断裂问题和产品的质量问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京气象学院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王鹏飞,大气物理学家、气象史志学家、气象教育家和气象科普专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从起步至腾飞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

wt_a22322000408121206_67b216.jpg

王鹏飞(1920.12-2011.3)

王鹏飞参与创建了南京气象学院,并长期从事云雾物理学、人工影响天气、环境污染气象学、大气声光电学和普通气象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他是著名的气象史学家,著述《中国古代气候学史》《大气科学发展简史》等,在培养我国气象史志人才、提出气象史志研究范围和方法、评价史志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著名的气象术语学家,在气象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促进海峡两岸气象术语的统一等方面有许多开创性工作成就。

他是著名的科普活动家,为《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大众》等撰稿,为气象科普实践作指导,在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沿着这些科学家们开拓的科学之路,

走出新的辉煌,

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薪传不止,爝火不息,

这些科学家的学术精神,

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人,

奋力向前。


作者: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有成: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兰州大学

2.《他让中国走向稀土大国 给我们足以谈笑风生的底气》,环球人物

3.《肖纪美院士:三次被美国阻拦,七年蹉跎,终回祖国》,中国科学报

4.《风云人物——郭慕孙:慢慢液态路 追梦赤子心》, 新华网

5.《陈士橹:永远的航天情结》,中国科学报

6.《沉痛悼念王鹏飞老师》,中国气象报社

7.《水利专家林秉南院士去世 曾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

8.《“红外奠基者”汤定元 上天入地为卫星开路》,东方网

9.《中国航空钛合金奠基人颜鸣皋院士:人若无求情自高》,材料牛

10.《谢家麟院士:物理学家的“加速”梦》,人民画报

11.《师昌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

12.《99岁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康振黄逝世,习总书记专门嘱托悼念》,澎湃新闻

13. 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报、《汤定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