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正是这般模样——抗疫一线牺牲英烈群像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04

导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把无尽的缅怀与思念留在了神州大地。



英雄,正是这般模样

——抗疫一线牺牲英烈群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群又一群平凡的人,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在重压下义无反顾。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把无尽的缅怀与思念留在了神州大地。


01


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走了。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51岁。2个小时内改造门诊部;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其他疾病患者转移;对西院区整体改造并建好300张隔离床位……疫情突袭,刘智明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顾不上休息。生命最后一个月,即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刘智明也从未放下工作。病床上,他依然在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他总是这样,忙到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回忆,当时说话都很困难的刘院长还在叮嘱,一定要确认有没有同事被感染。斯人已去,风范长存。2月1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刘智明的去世表示哀悼:“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刘智明医生感动也挽救了无数生命。”生命如炬。至暗时刻,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双手,也点亮了无数人心灵的明灯。“有事叫我,我来。”这句话,是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医生夏思思的口头禅。无论谁有什么急事,一个电话,她总会及时出现。1月的一天,值完夜班的夏思思听说有位70多岁老人病情加重,马上返回医院参与救治。“当时这位病人已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患者,思思也知道,可她依然选择回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邱海华哽咽道。1月19日,夏思思突感乏力并出现发热症状,住院治疗的她却还牵挂着医院的情况,想早日重返岗位。2月23日凌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的夏思思,在29岁的年纪,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29岁,恰是风华正茂。与夏思思同岁的彭银华,和妻子商量推迟了婚礼。此后,他不眠不休地接诊病人,直到疫魔逼近。如今,刘智明的妻子,再也没有机会追问丈夫终日忙碌初心为何;夏思思的丈夫,还回想着两人在大学校园的相知相恋;彭银华的妻子,还等着丈夫给未出世的孩子起个名字……疫情发生至今,有3千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此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也记住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而行的背影。


02


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


农历大年三十,40岁的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交警郑勇站完了生命中最后一班岗。1月24日,县里部署全警上岗“封城”。为了让一位两地分居的同事回家过年,刚值完一天班的郑勇主动把他替了下来。谁料,正午时分,郑勇突感腹部疼痛难忍,因急性肝衰竭陷入昏迷……一家人再也等不来多少年都没补上的年夜饭;全县人民再也看不到那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好警察”。从警24年,郑勇热爱着公安事业。在他电脑显示器的一角,长年贴着这样一句话:“要牢记:人民警察,姓党为公,执法为民。”如今回想起来,妻子懂得了他的心意:“当了大半辈子警察,他其实没有干够。”风霜雪雨、初心不改。那些把警徽挂在心头的人,也把守护人民的使命融入生命。“‘尹支队’是个风风火火、一丝不苟的人。有时大声布置工作,整个楼层都能听得到。”湖北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治安管理支队的民警安杰至今还无法相信,支队长已经走了。1月29日,像陀螺一样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尹祖川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7岁。“交通港航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尹祖川的履历,见证着他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人民公安为人民。和平年代,公安队伍牺牲最多;疫情当前,忠诚卫士冲锋在前。“警察就是战士,只有倒在自己的战位上,才是最好的归宿。”这是河南省汝州市公安局三级警长程建阳在个人工作总结中说过的一句话。“虽然今天我休息,可是执勤地点客运站是我的辖区,情况我熟悉。”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吴涌、李弦、艾冬……此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也记住他们用生命兑现的铮铮誓言。


03


他们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


“他太累了。”一想起老李,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党支部委员李贺敏的眼圈就红了。2月13日,67岁的村干部李增运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20天后,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去世前一天,他的工作安排都是掐着点往前赶:6点半,和环卫工人一起消毒;8点,到村委会“喊喇叭”做防疫宣传;9点,到隔离在家的群众家里测量体温、安抚情绪……无论是走家串户、宣传劝导,还是到村口检测点执勤站岗,李增运都冲在一线,每天忙到深夜。那天早晨,仅仅睡了不到3个小时的李增运,8点又准时来到村委会“喊喇叭”。“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听到他最后的声音。”村民江建立泣不成声,“这么好的一个人,说走就走了……”顾全大家,才能保住小家。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社区工作者用热血与生命诠释这个简单又朴素的道理。“有点馋韭菜馅儿饺子了。”农历正月初八,匆匆吃过晚饭的秦红跟妻子丢下一句话,又出了家门。48岁的秦红是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西宝龙山嘎查党支部书记,从大年初一接到通知返岗起,他就没怎么好好休息。一顶帐篷、一个火炉、一把体温枪,在嘎查西路口搭起的临时检查点里,秦红忙碌的身影,成了人们最放心的哨卡。“他明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还每天连轴转,大过年的我俩都没说上几句话。回家也是狼吞虎咽,吃完饭就走。”回忆起秦红生前的状态,妻子泣不成声。秦红最后一次离家,妻子特意包了50个饺子冻在冰箱里。“想等他回来,就让他热乎乎地吃上一口。”谁料,第二天上午,他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一头栽倒在村口……那50个饺子,成了永远的遗憾。为什么,他们终日不辞辛苦?又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抛家舍业?“为民奉献永远没有句号。”河北省涿州市苍牛屯村治保主任王永田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一颗火热的初心。王永田去世后,儿子王彬接过爸爸留下的电动车和水壶,又站到了他战斗过的岗位上。“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没结束,要完成爸爸没有完成的任务,我知道,这是他最惦记的事。”什么是使命?“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们坚守的使命。廖建军、姜国章、张世林……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乡街道,在庞大治理体系的最小单元,他们用炽热的生命书写了担当。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是这场战“疫”当之无愧的英雄。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英雄走好!

来源:新华社  孙少龙

编辑:裴红军

来源:山西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U5NDk5Nw==&mid=2652378945&idx=4&sn=6cb75d7aebebe552fc357919b7d2c93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山西省科协 山西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