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ICLEI联合举办“生态修复、城市修复理论与案例国际研讨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08-18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东亚秘书处联合举办“生态修复、城市修复理论与案例国际研讨会” 8月16日,2016年(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长沙隆重开幕。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承办。本届大会围绕“绿色循环、包容韧性、和谐宜居”开展了19个专题研讨和交流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为研讨会致辞     17日上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东亚秘书处联合主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论与案例国际研讨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海龙和ICLEI东亚秘书处项目主管刘敏智主持该研讨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ICLEI东亚秘书处主任朱澍分别致辞。余刚指出,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制约性的瓶颈问题,因此双修政策的提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双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促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ICLEI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相关实践工作,携手推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演讲专家与主办方人员合影 (自左往右:谭纵波、下濑真一、王欣、彭赤焰、金暎蘭、朱澍、刘旭、李海龙、刘敏智)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环境局副调研员刘旭、首尔研究院安全与环境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金暎蘭、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分院院长王欣、德国汉诺威水文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赤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谭纵波、日本株式会社JET会长、前亚洲生产力组织项目指导员下瀬真一六位专家出席并作报告。刘旭首先分享了中新生态城开工建设八年来,是如何以一片荒滩、盐碱地为起点,综合产业发展、能源供应、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固废处理等领域统筹治理,一步步在开发中保护,在建设中修复,在发展中优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随后,金暎蘭分享了韩国首尔清溪川的成功改造经验。清溪川是在首尔中心区的滨水文化空间,从2005年改造成功以来,一直作为首尔市环境友好生态管理的标志性项目。金暎蘭介绍了清溪川改造项目的具体过程,清溪川改造后的管理和维护,例如改造的影响和水环境管理,以及市民满意程度等内容。王欣以三亚市中心城区、凤凰路景观工程、白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山体修复为例,阐述三亚市“城市双修”战略中“生态修复”部分的建设内容,涵盖生态体系规划和生态景观实施两个层面。重点从项目实施角度阐述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及实施重点。        彭赤焰针对黑臭河治理与棚户区改造,介绍了常德市如何将城市中心的黑臭河治理与棚户区改造想结合的实践经验。彭赤焰表示,以前大家讲只要有雨污分离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由于我们的生活习惯,夜市等等,就算我们要做雨污分离都要进行很多的处理,单靠截污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城市河道的污染源,完全由城市排水系统决定的,治理黑臭河很多在排水系统做文章,这个是核心,不管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谭纵波对如何看待存量规划这个提法,存量规划所面向的对象特征,未来规划界会面临的状态,或者向哪一个方向努力进行了探讨。谭纵波认为,规划设计现在既然存量问题提出来了,实际上面临着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两者都有的情况,个人觉得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规划更多面临的是中间路线,称之为中间路线。下瀬真一以印度新德里的一个垃圾处理厂为例,介绍了城市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的案例经验。下瀬真一表示,城市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疏于管理和处理,那它就会造成公害,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们的健康。作为现在比较主流的处理技术,填埋,高温堆肥,以及焚烧都难以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上的问题。源头减量,综合利用资源化,垃圾发电等是现在普遍所认同的对策和方法。     在论坛的最后,李海龙和朱澍分别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ICLEI东亚秘书处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期待以本次双修论坛为契机,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案例在国内进行推广,并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中。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sus.org/chinasus/news/20160818/116078.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