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五 | 湿地可以储存大量碳元素(视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7-12

视频来源:国际湿地公约。本视频由国际湿地公约授权中国绿发会翻译发布。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湿地的地域范围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近海与海岸等自然湿地,以及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它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延缓气候变化的天然良方。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出大量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湿地却能储存大量碳元素。数据显示,湿地储碳量是森林的两倍,红树林储碳量是热带雨林的50多倍,其储碳能力值得充分利用。即使湿地作用重大,它的面积仅占全球土地3%。如能扩大保护,将更大地发挥湿地潜能。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国际意义的湿地。《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现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块,总面积405万公顷。

中国绿发会为保护湿地,已建立“中华沙漠湿地保护地·腾格里”、“中华湿地保护地·御道口”及“中华滨海湿地保护地·南汇”、“中华湿地保护地·榆树”等开展保护工作。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后,将在自然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功用。

文/Kim  审/Shuya  责编/Angel

相关链接: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四 | 湿地保障粮食产量(视频)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三 | 湿地是自然灾害的缓冲带(视频)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二 | 湿地是休闲旅游的胜地(视频)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一 | 湿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视频)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258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