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致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08-15

 

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

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郭允冲

2016813   湖南长沙)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今天召开了,我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加大会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朋友们表示欢迎!

 1999年至2015年,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先后在太原、台北等地举办了十四届。截止今天,参会的专家、学者近两千人,共交流论文1296篇,这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学术及技术交流,也促进了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事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隧道专家、学者及广大科技人员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武汉、南京长江隧道、长江口崇明岛隧桥工程、南水北调的穿黄河工程、厦门翔安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辽宁引松输水隧洞、台湾雪山隧道等工程的顺利建成,还有在建的港珠澳桥、隧工程,都标志着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上已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目前,我国的隧道建设规模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截止2015年底,大陆地区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 公里。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长度2160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隧道18座;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长度8692公里;规划隧道4384座,长9345公里。公路隧道为12404座,长10756.7公里,2015年增加1045座,长度1151.1公里,其中特长隧道626座、2766.2公里。城市地铁运营规模达到22个城市97条线路,总里程2934公里;在建地铁规模达到40个城市126条线路、总里程3000公里。此外,水利、矿山等行业每年完成隧道上千公里。

 在隧道建设技术上,高速铁路隧道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山区复杂地质条件长大隧道建造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大断面黄土隧道建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大跨浅埋隧道、跨江跨海隧道的建造技术也已取得重大突破。

 虽然我们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虽然已是隧道大国,但还不是隧道科技强国,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统筹规划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如何建设节能型、环保型的隧道与地下工程;某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有些关键设备还需要引进;隧道与地下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数量仍不能满足快速建设需要;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本世纪将是地下空间作为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利用的世纪,也将是隧道与地下工程大发展的世纪,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将向更高难度发展,建设技术标准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中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科技人员要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中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强对节能型、环保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研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加强隧道与地下工程科技创新,形成具有我国技术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以确保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运用。

 二是要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发,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水平,降低建造成本,促进隧道与地下工程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要加快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科技人才培养,完善科技人才的保障体系。要把培养和造就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着力提高我国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是要严格监管,大力提高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水平。要进一步健全职责明确、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责任管理,严格监督执法。要完善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风险预防和控制,将工程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五是要研究如何统筹规划、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质量。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通过几十年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地上空间资源开发建设越来越饱和、越来越紧张,而地下空间资源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珍贵。因此,都在加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但是现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大量浪费地下空间资源。现在的地下空间开发没有象地上空间开发那样纳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大都是跟着项目走,不同项目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建设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相邻近的项目的地下空间资源不能互相融通,互相利用,甚至给对方带来不便和麻烦,本来统一的整体的地下空间资源,被分隔的支离破碎,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更有甚者,有的地下资源乱挖、乱建,北京德内大街私挖、乱挖地下室,造成坍塌,部分北京四合院和自挖地下工程的多的很。二是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标准不统一,对设计、施工带来很大难度,甚至带来施工风险。比如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穿越既有建筑的地下结构,很多地下结构都有桩基础,这就要进行桩基础二次处理,既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也带来了很大风险。我记得曾经好几次地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风险,都是由地下结构桩基础二次处理引起的。如果地下空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就会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因此,地下空间资源要象地上资源一样,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既可以提高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提高地下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减少地下工程的风险和事故。这实际上不单是技术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在座的都是地下工程的专家学者,对地下工程技术有很多、很好的研究,说实话,地下工程的技术与管理从技术上应该说比较先进,属于隧道大国,前面我说了一大堆的数字;但管理上却相对落后,刚才说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规划开发还是空白,还没有引起重视,还没有认真研究。希望大家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开发、利用效率作点研究。

 希望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携起手来,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强交流切磋,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促进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引领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为主题,着重探讨市政隧道规划、设计与施工,面向低碳生态型地下工程建设,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隧道工程建养新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耐久性研究与建设新技术等,它必将为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也感谢中南大学等有关单位对大会的热情安排、积极组织。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123.57.212.98:80/html/tm/12/17/content/495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