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将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16

来源:科普重庆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月14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签订了《进一步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按照《协议》,双方将聚焦增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局面,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联合争取更多国家科技创新资源落地成渝地区

按照《协议》,川渝两地将联合争取国家部委牵头编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联合争取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在成渝地区先行先试。


联合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中心等落地成渝地区,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研究院所在成渝地区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


聚焦基础前沿领域和成渝地区重点产业领域,联合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站。


 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在推进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双方将以现有科技力量为基础,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立川渝地区高新区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科技创新基地联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和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围绕双城经济圈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一批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


 设立实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项目

按照《协议》内容,双方还将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联合争取更多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计划在成渝地区落地。


设立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项目,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机制,统筹科技资金支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








《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明确,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政策协同机制,探索科技创新券在川渝区域内联动机制,通过统一服务机构登记标准、放宽服务机构注册地限制,实现企业异地采购科技服务。


此外,建立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协调机制,共同开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标准、评价考核、检测认证等互认。


双方还将探索建设川渝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通过认证整合、统一授权等,构建跨区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单点登录、全网服务”,打造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kpcqgf 科普重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OTEzNzUyNQ==&mid=2247486731&idx=3&sn=81965452b531f3ccf6d6486d6541cf39&chksm=cf084a91f87fc387d23165bc7ffc85da019ccdc165aa116b7db884e47d8bf13e7b3133dc5f5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