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会长在《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会议上发表讲话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5-07-01

  携手合作  无私奉献

  为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共编《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

  中国煤炭学会秘书长  刘  峰

  (2015年6月26日)

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感谢在煤炭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经济下行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仍远赴京城参加会议的单位代表,这足以证明科技工作者们对《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纂写工作的重视。下面我就科技志编纂工作谈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煤炭工业从1949年的年产3243万吨的落后状态,发展到如今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大于世界总量50%的先进产煤大国,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提供了70%的能源支撑。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源于一代代煤炭人艰苦奋斗、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精神;源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成果的积累、发展,所形成的先进技术体系对行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源于应用先进技术创造的诸多重大工程成果。这些因素集合形成的创新驱动力,加速了我国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将建国66年以来煤炭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搜集、整理、提炼、研究,编纂成我国第一部跨世纪的煤炭科技类官方志书。这是为广大的煤炭科技工作者立传,为伟大的煤炭科技事业建造一座历史丰碑,以达到李克强总理要求的“修志问道、以启后人”的目的。

  二、《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的前期工作

  煤炭学会把《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修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机构、责任到人。前期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及下属的科研机构,走访了煤炭类高等院校、科技社团和资深专家学者,经过近三十次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现在的7篇29章84节的《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编纂大纲,并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志》编纂委员会的评审。提出的编纂凡例主要突出了两点:一是根据《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学术、技术特点,要参考文字搭配图、表等科技类文章的表述方式,精确简述成果的原理、作用和效果;二是除使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载体外,对重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内容应有数学表达式,即增加“式”这一载体。

  2014年9月在京西宾馆召开了有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50多人参加的“《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工作启动暨参编人员专题培训会”,与会人员了解了编修科技志的内容、目的、意义和编纂志书的基本知识。大家热情支持并积极参加科技志的编修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调研,根据有关单位在本专业领域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及技术优势,逐步落实了大纲章节编纂的承担单位和编纂责任人,同时推荐了行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完成编纂工作。

  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的机构与组织

  (一)《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显政

  成    员:由中国煤炭学会部分副理事长;承担编纂工作的煤炭院校、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

  (二)《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顾问委员会

  主    任:钱鸣高

  成    员:由部分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三)主    编:王显政

  (四)执行主编:刘  峰

  (五)执行主编助理: 白希军

  (六)编纂单位与纂写人团队

  (七)省级《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工作协调支持团队

  (八)编纂办公室

  主    任:昌孝存

  副 主 任: 白希军、岳燕京

  成    员:赵  奇、王  蕾

  四、编纂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学习志书修编知识,按照志书特点编纂

  我们都是科技工作者,大多没有修志的经验,对今天专家的讲座要认真学习、领会要点,掌握基本规律。编出的内容要符合志书的编纂规范。

  (二)遵照凡例、统一规则

  要遵守凡例的总体和具体要求,时间段限上始于1949年1月,可因事溯至事物发端;下限统一到2015年12月结束,即到“十二五”规划末的66年时间,也正逢我国进入中国制造2025,实现工业质量、工业创新和绿色制造强国目标的起始之年这一时间节点上。本志恰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应强调的是专业名词必须统一执行《煤矿科技术语》GB/T15663.1-2008国家标准,以免因名词不统一,引起混乱。

  (三)单位负责、统一进程

  编纂过程实行章节编纂单位负责制,按大纲统一协调进程。大纲中的每一章节的第一单位为负责单位,相应的编纂人员为章节的编纂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章节纂写人共同研究章节的结构、内容,根据纂写人的专业特点协商决定分工。

  (四)横排明晰、竖写连续

  坚持行业科技志的特点,站在全国煤炭工业的行业层面,选择行业的大事、要事、首事;记述煤炭科技发展历史轨迹上能代表当期行业先进水平的理论、技术成果和工程成就。特别是不同时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重大专项、“973”、“863”等国家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的实施状况与作用要重点关注。做到概念清楚,分项明晰,竖写连贯,再现煤炭科技发展的历程。

  (五)强化沟通、避免重复

  由于煤炭科技涉及学科专业面广、前沿学科交叉,在编纂中又不能出现内容的交叉重复。因此,在章节内容分项设置时,相关学科的纂写人要主动沟通、避免重复。这一问题在第三篇和第四篇中存在较多,如:4-4-1(第四篇第四章第一节)煤炭技术、4-6-1灾害防治技术、4-11-1绿色开采技术,相互存在内容交叉,纂写人应相互协商、明确责任。

  (六)理论成果、研断实证

  第三篇基础研究的设置是记录煤炭矿业工程学科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实用技术对生产力的驱动作用。但如何界定基础理论成果是本篇的重要问题,我想,第一,要看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第二,看是否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前者要研究函数表达式是否正确,后者要有硬件支撑,要通过实验证实或工程验证,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基础研究成果,或该成果获得了实践的应用,这也是本篇要由大学牵头的主要原因。

  (七)专家论证、甄别导向

  根据显政部长“从大纲开始就建立专家评议制度”的指示,每一阶段都实行专家论证评议制度,对章节的结构、内容、学术、技术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证指导,以保障编纂工作正确、顺利、高效的进行。

  (八)循纲索迹、广集精炼

  每节内容分项(横排)基本设置后,应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档案资料、采访知情人、向省编纂协调人咨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煤炭工业档案馆凭中国煤炭学会介绍信(会议资料之一)和身份证即可进行查阅。收集的资料在使用过后要求由章节负责单位妥善保管,供核稿、审稿、定稿时查阅。

  (九)扩充队伍、不遗不漏

  本次明确的第一批编纂单位和纂写人,是根据2014年9月启动会报名,2015年1月开展《煤炭企业科学技术志》和《煤炭专业科研单位志》编纂工作的回执和专家推荐,在征得单位和本人意见基础上研究决定的。但是相对于《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浩瀚内容,编纂单位和纂写人还远远不够,因此,各章节的纂写人可根据内容需要推荐参编单位和纂写人填写《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工作信息反馈表(表1);但凡本次到会的未明确参编内容的单位人员请填写参编意向书(表3);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决定第二批编纂单位和纂写人,也欢迎未参加编纂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填写(表3),加入到编纂《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队伍中来。

  (十)科技功勋、记录史册

  第七篇人物与荣誉是记述对煤炭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业绩的专篇,将主要采用传、简介、名录等方式,基本原则是要有政府或政府委托社会组织代表政府颁发的证书等硬件支持,业绩要有可靠的标准性的数据支持性要件,作为基本选录的条件,并由单位统一上报,不接受个人申请。具体要求我们将尽快发布。

  五、《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编纂进度安排

  1、2015年7月15日前,各节负责单位开始编纂的同时,将节内分项(横排)填在《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节中内容设置表(表2)内,发至编纂办公室邮箱(bxj@chinacs.org.cn)。

  2、7月26日——8月15日,编委会组织专家对节内分项进行研讨,提出建议,完善内容。

  3、8月16日——12月31日,各节完成初稿,期间将根据进度组织专家对编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指导。

  4、2016年1月——2016年3月,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评审研讨,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5、4月——5月,各章节完成第二稿的修改。

  6、6月,组织专家对第二稿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7、7月,完成第三稿的修改,并完成序言、概述、大事记的初稿。

  8、8月,核稿并对序言、概述、大事记进行评审定稿。

  9、9月——12月,送出版社审稿、校稿、付印、出版。

  各位同仁,科技志的编纂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付出百倍的努力。我相信,通过我们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完成一部令我们自己满意,且经得住历史检验,支撑我国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不朽的科技志书!相信,《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的编纂过程,必将让我们的精神和智慧获利颇丰,它的成功出版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我没有什么奉献给大家,但我可以让每一位对科技志编纂工作做出显著贡献人的名字,成为书中的文字,载入史册。

  谢谢!



来源:中国煤炭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s.org.cn/news/132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煤炭能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