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李宗浩会长接受“网易”专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8-04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李宗浩会长接受“网易”专访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李宗浩会长接受“网易”专访

并全网直播

   2017年5月30日,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协与“网易”在5月30日共同推出线上与线下100个城市联动策划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百城联动直播,对全国百名科技人物进行集中宣传系列报道。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一名代表,应邀接受了“网易”专访并进行全网直播。

   直播选在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进行。李宗浩教授首先向广大网友问好,向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随后,李宗浩教授分别就中国现代医学救援的发展历程、能力[空中急救、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等做了介绍。

   在“999”急救中心指挥大厅,李宗浩教授首先介绍了999急救中心日常接警工作及流程。他说,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大都会,日常急救十分繁忙,而且还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及时处置。北京急救中心“120”及红十字会的“999”承担了这个重大的任务。在“999”急救中心停机坪前的广场上,李教授与“999”的魏主任介绍了各种功能的急救车,除了大家熟悉的常用的抢救车、传染病专用车外,还讲述了发生重大灾害时用的救援后勤保障车、救援物资保障车以及救援应急管理指挥车,这些车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群体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教授在停机坪上面对EC135直升救护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空中急救”。他说,当年为建北京急救中心,1983年他们赴欧洲考察,他在德国斯图加特的DRF和慕尼黑的ADAC救援总部,见到了直升救护机和固定翼救护飞机,印象深刻。心中暗暗发誓,日后北京地面急救完成后,一定要把北京空中急救建立起来。为此,他与德国同行建立了业务联系。1987年又应德国邀请参加了空中急救,并且后来又被德方授予了荣誉称号。他说,“999”的领导、同行们圆了他34年的“梦”。在直升救护机前,李教授强调,中国的空中急救事业在实践中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在空中急救的人员资质、操作规范、执行标准等方面,我们处于空白状态,应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现在应尽快地由主管卫生行政、业务对口、权威部门研究、制定指南、规范及标准等,由政府官方授权发布。只有科学的制定出空中急救规范、标准和运行流程,在空中急救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流程去做,中国的空中急救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从而有效保障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康。

   最后大家来到“红十字应急救援培训中心”。李宗浩教授与“999”培训中心主任围绕日常社区的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工作做了介绍。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和创伤救护是培训的重点。医务人员为大家做了演示。李宗浩教授强调,增强急救意识,向公众普及自救互救知识技能,能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在培训中,同样也存在规范、标准和资质等问题。

   李教授无论在指挥大厅的介绍,还是在培训中心结束时的强调,“急救”是全社会的事,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我即提出了“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的理念,尽管现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急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直播临近尾声,李宗浩教授深情地寄语广大网友,近年来,中国现代急救工作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医学救援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总而言之,急救是靠大家来做的事情,急救的真正意义是我们要阻止不该到来的死亡和伤残,让生命重现辉煌!

   “网易”直播发布后,在一天的时间里,已有314.25万网友登录观看。网友们纷纷点赞,并发表评论“向医疗急救工作者致敬!”“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敬!”“听了李老师的讲课,让我们增长了自救、互救知识,受益匪浅!”

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caderm.org/Files/170601/2017060118105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