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老年人常会“塞牙”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05-19

  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人到中老年后吃饭出现“塞牙缝”现象,往往饭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剔牙,口腔不爽。这是什么原因呢?人过中年,几十年的咀嚼、磨耗,使得口腔牙齿牙冠发生明显磨损,表现为牙尖边缘锐利,牙面沟窝变浅或消失;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性变化,出现牙龈萎缩,原先填满两牙邻间隙的龈乳头萎缩后留下缝隙。这样,在咀嚼过程中,食物就会沿水平向或垂直向挤入缝隙,造成塞牙。如果存在牙列拥挤或稀疏,缺牙后邻牙倾斜,牙周病患牙松动,邻面龋洞充填时未能恢复好接触区等情况时,塞牙现象就会更频繁地发生。

  遇到塞牙情况应该怎样处理呢?首先应尽量避免用粗糙牙签剔牙,可以立即刷牙、漱口。刷不掉的塞牙情况,可以选用较细、质地较柔软的牙签剔一下。反复塞牙,应到医院通过磨除过锐牙边缘,牙尖嵴,重新充填龋齿,重新修复牙齿邻面接触部位的缺损,必要时可制做防嵌器。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口腔科两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牙周病一般是指牙齿周围支持组织各种疾病的统称,不是独立的一种疾病,也就是说泛指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它包括多个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凡是者三部分组织中的任何一部分有病,都是牙周疾病。可见大家都把临床上所表现的牙龈肿、疼痛、化脓、牙齿松动、咀嚼疾病的称为牙周病。其实这仅为牙周疾病中的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牙龈出血,多数是由牙龈发炎引起的,或者说是牙周疾病的初级阶段。牙龈炎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牙周膜发炎,甚至牙槽骨也发生炎症、吸收等。还有一类牙周疾病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过去称为牙周变性,这种疾病开始时常没有牙龈肿痛,而首先是患者自己感觉不到的牙周膜纤维结缔组织被破坏,牙槽骨被吸收。这时患者的牙床表面看上去是好的,但牙齿已经松动,咬东西无力,到后期有了继发感染才有牙龈牙周肿痛,因此,绝不能忽视一些轻微的症状而使病情发展,另外近年来研究比较多,并已是公认的一种称之为青少年牙周炎的疾病,这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一牙槽骨破坏性为主,发展叫迅速,但炎症反应不一定很重的牙周疾病,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牙周病的原因:其致病菌目前为止尚未完全确定,但发病因素基本为局部的和全身的两方面,局部的因素又包括刺激因素和颌力不平衡两类,而刺激因素中以细菌感染为主,现以培养出多种与各类牙周炎有密切关系的细菌。细菌主要来源于菌斑。牙有牙石、牙列不齐、食物嵌塞都为导致牙龈炎的重要因素。至于全身因素,则与内分泌失调,营养、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有关。了解这些致病因素有利于从局部和全身因素两方面着手,全面预防和及早治疗牙周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

  年人的口腔疾病与年轻人有一些不同点,发病率也较高。老年人由于生理增龄的变化,身体各部组织渐趋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的变化同样经历这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容易发生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齿,由于几十年咀嚼的磨耗,牙面的釉质(俗称珐琅质)大量被磨耗,生理的牙尖磨平。牙龈萎缩,更容易引起各种牙病。

  1.龋齿由于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口内易存留食物,加上牙体的磨损及牙根暴露等原因,老年人的龋患率较高,有时牙颈部及暴露的牙根处也较多见。

  2.牙周病老年人牙周病较多也较严重。这是由于老年人因牙体本身及牙周组织、牙槽骨经常期使用及机体的老化而发生变化,容易引起食物嵌塞、咬合创伤,局部卫生不易保持;加上全身状况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如糖尿病及血管硬化等,均可导致牙周溢脓及急慢性炎症发作,以致牙齿松动脱落。

  3.牙齿过敏(口腔专业术语称为牙本质过敏)主要对冷热食物、冷风凉水、酸甜食物、饮料等刺激过敏,酸痛难受。这种过敏有两个来源,一是牙的咬合面即后牙的颌面,前牙的切缘磨损过重,釉质大部或全部被磨去,牙髓(俗称牙神经)相对离牙表面近了,因而对上述的温度和化学等刺激敏感。二是牙龈萎缩后使牙颈暴露,牙颈部及其下方的牙根是没有釉质包绕的,故对刺激敏感。如果加上刷牙用力过大和使用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横刷法,更易使牙颈部牙质缺损,形成临床上称之为楔形缺损的病变,使牙髓更靠近外界,过敏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4.牙体磨耗症老年人的磨损均较为严重,除可导致牙本质过敏外,甚至可发生牙髓炎。也可因磨损致牙齿的邻接关系破坏,导致食物嵌塞、咬颌创伤等而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磨损后的锐利边缘有可能刺激损伤舌和颊粘膜,也可为引起白斑的因素之一。

  5.食物嵌塞即一般所说的吃东西时塞牙,这是由于牙面磨耗后破坏了牙齿正常生理性的尖、嵴和窝沟形态,甚至破坏牙齿间的邻接关系。而这些结构从物理学上可使牙齿在咀嚼食物时既磨得烂,又能自然地从窝沟中排除外面而不会嵌塞到亚于亚之间的缝隙里。一旦这些正常的生理关系被破坏,食物流不出去或没有牙嵴的封闭,食物就易于嵌入牙间。而且牙龈萎缩、牙颈部外露,原来为牙龈及龈乳头封闭着的两牙间的间隙暴露出来,食物也可横向嵌入两个牙之间。

  6.牙列缺损与缺失牙齿的缺失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增大,缺牙越来越多。缺牙后直接导致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影响面容及口腔组织的功能以及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等。缺牙后长期戴义齿,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发生义齿性口炎的可能。

  7.口腔粘膜白斑由于长期抽烟、饮酒、进烫食等刺激,以及牙颌关系改变与不良修复物等的机械刺激损伤,老年人口腔白斑的患病率也比较高。

  8.口腔肿瘤老年人常见的口腔肿瘤主要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如舌癌、龈癌、唇癌及发生在上颌窦、颊、腭的肿瘤等。

  上述各种疾病,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可轻可重。不管怎样,不仅局部症状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全身健康。因此,应尽早采取措施,积极防治。

  为什么牙龈会萎缩?

  牙龈是牙周组织的一部分,其健康与否同整个牙周组织状况密切相关。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一个组织的萎缩,基本上都能分为生理性的萎缩和病理性的萎缩。前者者由于年龄增长,增长器官发生退行性变而萎缩,对于牙龈来说,就是由于牙槽骨向牙根方向退缩、变低,贴附在牙槽骨顶部的牙龈自然也随着向下退缩,这样称之为牙龈萎缩。一般来说年龄到50-60岁的人,牙龈有1-2mm的数量萎缩,而60-70岁的人牙龈萎缩就可达到2-3mm,当然这也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

  病理性萎缩指因疾病造成的萎缩,对于牙龈组织来说,即在不到老年的情况下就发生不应有的龈萎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炎症刺激引起龈萎缩,如龈炎、牙周炎、牙齿排列不齐、食物嵌塞等引起的个别牙某一侧面的龈乳头萎缩。龈炎一般炎症侵入不深,不涉及牙槽骨,故造成的龈萎缩不重。牙周炎在炎症状态下,牙龈水肿、增生,所以萎缩也不明显。当牙槽骨产生较多的吸收或牙周炎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时,牙龈随着吸收的牙槽骨而向下萎缩,就显得明显了。

  2.牙龈边缘受到过分的机械刺激,最常见的原因是刷牙方法不正确,有些人喜欢用劲横刷,刷毛在牙龈上摩擦,久而久之牙龈就向下退缩。坚硬的牙石对龈边缘的刺激、压迫,也可使龈萎缩。临床上又是还可以看到牙石沉积达到根尖部使该牙龈全部萎缩。

  3.创伤性咬合,某个或部分牙齿咬合负担过重,如高尖、排列絮乱等。这时受力一侧的牙槽骨就会被吸收、破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治,牙槽骨就变成不可逆转的缺失,牙龈也就随之而下降、萎缩。某些外伤及手术创伤也可造成个别牙的牙龈萎缩。

  了解病理性牙龈萎缩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如积极治疗早期的龈炎,牙周炎、清除牙石,治疗咬合创伤等。对于前牙的龈萎缩,可以用假牙龈纠正;对于个别牙严重的萎缩,则可进行龈瓣侧向转移术或游离移植术矫治。

  牙齿为什么会松动

  这里所说的牙齿松动,不是乳牙替换时和因老年性牙龈及牙槽骨萎缩、牙周膜退行性变所致的生理性牙齿松动,也除外因意外创伤致牙齿脱臼而松动的病理性松动,而是专指因疾病造成的病理性松动。

  牙齿是被称之为牙周膜的纤维,固定在颌骨的牙槽骨上的。所以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这就是说牙齿不是与骨直接黏在一起的,而是象“关节”那样,中间由纤维韧带连接的。与牙周膜共同起到支持牙齿作用的还有连接颌骨方面的牙槽骨,覆盖在牙齿周围牙槽骨上的牙龈。牙齿发生病理性松动是指这些牙的支持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所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牙周病,它包括各种龈炎和牙周炎。龈炎可以说是牙周炎的早期,一般尚不至于引起牙齿松动。轻度牙周炎因为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破坏程度较轻,故也不至于引起牙齿松动,只有当牙的之支持组织损害到一定程度才会使牙齿发生松动。要防治病理性牙齿松动必须积极防治牙周疾病和创伤性咬合。除上述原因外,某些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全身性疾病,即凡能引起全身磷钙代谢失调,骨质发生稀疏的疾病都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而使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就不到单纯是口腔科的问题,常需要内科配合治疗。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kppd/yszt/201605/t20160519_11169.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