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31日,艾滋病新疗法鸡尾酒疗法发明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12-31

  1996年12月31日,何大一发明了艾滋病新疗法鸡尾酒疗法,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基于此,何大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96年度风云人物。2001年,获得美国“总统国民勋章”。2006年,由美国加州时任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等推荐,入选首届加州名人堂。2010年,被《时代》杂志称为“打败艾滋病的人”。

  何大一出生在中国台湾省,13岁时和家人一起移民美国。1974年,他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并于1978年荣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西奈医疗中心从事内科临床研究。后在麻省总医院进修传染病学。从1981年开始接触艾滋病病毒,并坚持研究这个病毒30多年,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论文。他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的原理是选用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组成一个组合,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效果最显著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之一,其中“组合”的策略与调制鸡尾酒过程类似,故被称为“鸡尾酒疗法”。

  作为一名科学家,何大一的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他把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工作扩展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2002年,何大一以1美元象征性的价钱,把他与艾伦戴蒙德中心所拥有的疫苗制造专利技术转移给中国政府,以支持对中国内地艾滋病防治事业。据他介绍,有些疫苗已在云南等地批量制造,未来可望降低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费用。2003年,何大一发起和领导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CAI),致力于减少艾滋病的破坏性与蔓延。此前,艾滋病病毒呈阳性的母亲向婴儿传播艾滋病的几率达35%,“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开始以后,几率降低至1%以下。2007年,他又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鸡尾酒疗法”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它是目前阻断艾滋病进攻的最有效办法。然而,何大一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而是疾步前行。2014年3月,何大一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其实验室的最新突破——长效型抗艾滋病药物GSK 744LA的研究。这种药物注射进人体后,可维持3至4个月药效,能有效帮助高风险人士降低感染艾滋病机率,有望成为艾滋病疫苗问世前的过渡方案。2014年11月,GSK 744LA已准备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何大一说:“艾滋病毒很复杂,变化很快。未来十年内,还不可能会有疫苗,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科学研究来帮助我们认识它。” 即使这个病毒根本没有办法治愈,何大一还是会选择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这项研究。科研研究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失败和困难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对于目标许下最坚实的承诺。”何大一说,“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和长辈的影响,但我们一定要忠实地做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也许就是30多年来,支撑何大一向艾滋病发起一次次进攻的科学精神与研究信念。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张端颖]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kpcs/lcb/lcb5/201701/t20170103_58516.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