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放大效应及海冰变化研究获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09

  过去几十年,北极表面气温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 升高幅度超过全球平均气温的两倍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Arctic AmplificationAA)。国际上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多种可能机制,但主要影响因素仍然存在争论。之前对于放大效应的评估主要基于北极和全球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表面气温数据,然而,地球90%以上的能量储存在更高比热容的海洋中,因此海洋热含量的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核心。另外,由于观测站点稀疏,下垫面分布存在差异,表面气温的代表性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康世昌团队基于北极和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占比,利用1982-2018年海表气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与陆表气温对北极放大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仅考虑陆表气温,北极相对于全球的增暖被低估4.3%左右(图1)。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2011-2018)北极冰冻圈发生显著变化,海冰范围始终呈现负异常,其中9月海冰范围的减少尤为明显,IPCC关于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报告也指出,近几十年9月海冰范围的退缩幅度是至少1000年来所未有的,但是海表最大异常暖化却出现在3月,特别是近两年(2017–2018),北极海温的负异常趋于消失。

  该成果近期以Assessments of the Arctic amplific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Arctic sea surface 为题发表在Advance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期刊,通讯作者为康世昌,第一作者为陈金雷。该研究获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Y-SSW-DQC021QYZDJ-SSW-DQC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21091)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KLCS-ZZ-2020)等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wt_a32302020509170039_77adfb.jpg

1. 1982-2018年北极与全球年平均SATa)和表面温度STSATSST的加权)相对于1982-2010年平均的异常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005/t20200508_4745057.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全球 北极 海洋 重点 气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