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工程首发星发射成功,天基物联网星座要来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2

来源:北京科协


◎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5月12日9时16分40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星、02星发射升空。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获悉,作为该集团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将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此次发射成功,也标志着该集团“行云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行云二号”双星有何本领?行云工程将发挥什么作用?本文为您讲解。



“行云二号”双星实现多项创新


“行云二号”01星、02星由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制,是行云工程α阶段的2颗技术验证星,在星间激光链路技术、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空地卫星通信协议等多个重要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为智能集装箱监管、极地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数据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运输通信等多个行业提供应用测试,并为后续天基物联网的组网奠定基础。


“行云二号”双星成功发射。汪江波 摄 


记者了解到,“行云二号”01星、02星在国内低轨星座中首次采用了星间激光链路技术,即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可以不依赖地面站的转传,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实时性。


2颗卫星还在国内首次采用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通过自主创新的先进通信协议,实现卫星海量短数据接入,从而将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集成的星座系统。



行云工程力争实现全球万物互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果你也曾在线“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建设,曾使用过“宅经济”下的食品/药品冷链运输服务,曾为复工后港口船舶的活跃度图片而感到欣慰……这说明你已经近距离感受到航天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目前,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的应用早已无处不在,而行云工程也将进一步造福人们的生活。


行云工程是航天科工“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工程以及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商业航天工程之一。作为我国首个宣布自主投资建设的天基物联网星座,该工程计划分α、β、γ三个阶段,在2023年前后建成由8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彻底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陆地覆盖率约为20%,海洋覆盖率不到5%)而导致“通信盲区”难题,帮助客户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



比如,由行云公司自主研制的双模集装箱监管终端,可以为海运或陆运集装箱、物流汽车等药品冷链物流监管提供及时性、数据化、智能化的位置信息、轨迹跟踪、状态监测(如储藏药品的温度、湿度)、药品安全等监管服务,让货主、车主、监管人员等能够实时掌握冷链物品的位置信息、安全信息状态。


又如,面对当前全球疫情,采用“行云卫星+4G”双模低功耗物联网通信模组、北斗定位及高容量电池等技术设计研发的行云个人手持应急通信终端,可以用于基层防疫工作管理。疫情信息采集员手持该终端,可以将信息实时上报;政府部门、疫情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该终端完成应急通信调度指挥,形成多层级上下联通、协调一致的联防联控快速反应机制。


天基物联网的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行云公司将聚焦海洋、石油、电力、地灾、气象、应急等多个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应用。


“行云二号”双星成功发射。汪江波 摄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BAST-2018 北京科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cwOTY5NA==&mid=2247503036&idx=3&sn=709809fb2914f5e2655724c6ca326959&chksm=fc332cadcb44a5bb5f53020f3ef3e7b07fc723cfa6b307311dc136541263a1c73bee8cab2222#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北京市科协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