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分院首届科普创新大赛总决赛解答众多科技问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06

你知道克隆猴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如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吗?你知道科技工作者如何测量11000米的水深吗?中科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给出了最通俗的解释。12月4日,中科院北京分院首届科普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一批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优秀科普创新作品获奖。 

图为大赛活动现场

本届大赛于今年8月全面启动,主题为“用严谨的科学,做有趣的科普”。在中科院京区28个研究所的总共159件参赛作品中,有8件科普视频作品、5个科普课件作品脱颖而出,入围终审决赛。此外,参选的86篇科普短文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线上评比。

此次决赛评分由评委评分和小学生喜好投票评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大众评审由来自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的95名学生和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42名学生组成。


图为大众评审的小学生们举牌表示对科普作品的支持

通过大赛评委会最终评定,中科院动物所的《克隆的前世今生》获视频类一等奖:植物所《如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声学所《乐器的音调与共鸣》获二等奖;空间中心/网络中心《中欧联合推出微笑卫星计划探索空间天气之谜》、网络中心《看见看不到的引力波》、《中国打造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声学所《超声波加湿器原理简介》、植物所的《叶的形与色》获三等奖。

在课件类作品中,植物所《水果保卫战》获得一等奖;物理所《画沙》、微电子所《信息社会的“大脑”——芯片》获二等奖;微电子所《神奇的元素》、地理所《神奇的地图投影》获三等奖。

另外,声学所的《如何测量11000米水深》获短文类一等奖。


图为参赛选手与小学生共同完成科学实验

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表示,本届大赛重点落在“科普”和“创新”上,“我们希望参赛选手通过科普创新大赛这个平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成果运用,充分展示自我;也希望更多的科苑青年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和多样的手段,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据悉,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科技知识传播、做好科学普及,本次科普创新大赛主办方与所有参赛选手签署了相关作品推广协议,鼓励广大青年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引领青年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