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观点 第46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05

《经济学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变化的驱动器。

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世纪正在到来》(The Chinese Century is Well Under Way),对每个国家的经纬度进行GDP加权计算,得出不同时期的全球经济地理重心,发现当美国在全球经济一家独大时,这一地理重心位于北大西洋,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将全球经济重心拉向了西伯利亚。尽管目前美国仍是超级大国,但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变化的驱动器。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32位。

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10月31日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Doing Business 2019: Training for Reform),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去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进入世界排名前50。过去一年,中国在“营商环境改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为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实施了七项改革,改革数量居东亚太平洋地区之首,在全球经济改革数量中排名第二。


欧盟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及应用仍有待提高。

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10月26日发布的最新版《数字经济和社会指数》(The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DESI),中国得分为45.3,在17个非欧盟国家中排第13名,仅高于智利、墨西哥、土耳其和巴西。榜单前三分别是丹麦(75.9分)、韩国(75.2分)和芬兰(73.8分),美国以66.7分排在第8名。DESI主要从宽带连接、人力资本评价、互联网应用、数字技术集成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等5个方面对欧盟国家和17个非欧盟成员国的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量化评估。


麦肯锡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应解决三件事。

据麦肯锡(McKinsey,著名管理咨询公司)10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承诺与挑战》(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AI)时代终将到来,但需要更多的改进,要实现AI的良好结果需要注意三方面的挑战:积极应对AI部署的挑战;解决对未来工作的挑战;AI为善和AI责任的挑战。

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工作城市。

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等单位10月29日发布的《2018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调查报告》,在全球科学家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城市调查中,排名前5的依次是波士顿、旧金山(湾区)、伦敦、纽约和柏林,上海位列第16位,在5个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其次分别是北京、香港、深圳和杭州。


2017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为3.8万亿。

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10月28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2017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为3.8万亿元。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科学》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科学》(Science)副主编瓦尔达·文森(Valda Vinson)10月29日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但是文森认为,影响因子有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提升大家对它的理性认识、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来削减对科研工作的负面影响等,让科研评价回归“初心”。


王一鸣:中国科技创新存四方面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10月30日在浦江创新论坛上指出,中国科技创新仍有多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创新激励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高端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二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短板还比较明显;三是科技投入比较分散、低效,创新体系整体效率还不高;四是开放创新还不足,对国际创新资源利用还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