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创新之都”加油助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办理情况纪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1-08

在2017年年初召开的南通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彦武等16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一时间,创新之都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南通中央创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初步成果刚在南通城市博物馆展示,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参观,刷爆朋友圈。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人大提出和推动人代会议案的来龙去脉,政府办理议案的成效如何,有必要进行一次“回头看”。

提出议案——

集中反映全市人民创新发展的共同意愿

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来,南通牢牢把握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机遇,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上海“北大门”新定位,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经济增速全省领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往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是全市人民的新共识。加速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已经成为南通人民在新时期争创区域先行优势的战略选择。

在2016年9月召开的中共南通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之后5年重点任务之一,南通市委把加速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作为南通在新时期争创先行优势的战略选择。

为响应市委的决策部署,反映全社会的共识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关于加快推进创新之都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南通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提出以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为突破口,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创新之都建设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

议案指出,加快建设创新之都,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南通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客观要求,是在对南通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路径进行深刻分析、精准把握的基础上,为又好又快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苏南正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身为长三角核心区北翼节点的南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势在必行,而创新之都的首要任务便是中央创新区的建设。”作为人代会议案主要起草人之一,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主任戴泽晖认为,“南通对‘创新’格外关注,正是基于南通‘跨江融合、对接上海’的迫切需求。”

2017年,是全市打造创新之都的突破点,也是建设中央创新区的启动之年。“2017年,是中央创新区建设的全面起步阶段。”戴泽晖说,政府按照今年的建设要求、目标和任务,来分解、重点突破,加强考核,加强督办,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初见效”的建设思路,“快速建、大胆引、积极争、全力推”。也就是说,中央创新区在2017年将有重大建设突破,以此来完善和提升市区CBD的功能。

创新是一个体系,中央创新区、各科技园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组成了创新体系。要玩转“创新”,必须得整合各方面资源。“主体是企业,还要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新的资源,国内的央企、骨干龙头企业产业的资源。”戴泽晖说,除此之外,还要吸引全国各地的精英、科技人才,同时把南通在外的人才吸引回来,共同打造创新之都。

对于大会议案特别关注创新之都的打造,在市人大代表、南通晶城科创园总经理陈翔看来,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作为全市首家民营“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掌门人,他们打算继续撸起袖子,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谋划园区的载体建设和项目布局,为创新之都建设添砖加瓦。

实施议案——

政府主办,多方合力促落实

为积极推进我市创新之都建设工作,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先后召开了政府有关部门、科技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及人大代表等多个专题调研座谈会,赴深圳高新区实地学习考察,人大财经委围绕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目标思路、举措及建议,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2017年11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部分组成人员实地视察了中央创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天科技集团,并听取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建设创新之都情况汇报。

市委、市政府对创新之都建设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推进小组,着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城建设。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南通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办理工作议案》和《2017年<议案>办理工作任务分工》,多次组织市发改、经信委、财政、质监等20多个部门按照方案和分工认真抓好议案办理和推进工作。

市政府按照建设上海北大门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专项研究》调研报告,梳理上海科技创新资源、南通主导产业与上海科创资源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思路与目标。在“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期间,认真组织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恳谈会等系列服务对接主题活动,推动沪通两地形成更为紧密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机制。

为深入研究南通创新之都战略的目标、内涵和实施路径,市政府专门组织人员赴上海、北京、南京、苏州、青岛等地,学习借鉴建设科创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的有益经验,以及深圳、合肥、株洲等地打造创新之都的特色做法,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行动方案(2017-2020年)》经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党政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后,正式印发实施。

议案办理过程中,市政府加强宣传,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支持主动对接省《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2035)》的编制,推动开成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聘请了一批院士专家作为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顾问,为未来南通产业地标打造出谋划策,市政府相关部门还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汇报,建立厅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省级政府部门支持南通建设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示范区。

成效和展望——

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创新拥抱未来

2017年12月4日,南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新民所作的《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南通市政府以议案办理为契机,围绕打造高端引领、开放融合、人才荟萃、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创新之都的目标,聚集重点,攻坚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创新之都”,需要集聚更多创新因子。2017年10月18日,“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幕,来自海内外的500多名高层次人才集聚南通。为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南通市全力打造“江海英才计划”升级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外国专家“1111”引智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积极组织与中科院、上海等地的产学研对接会;开展“江海英才创业周”、“南通籍海外学子家乡行”等人才引进活动,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538人。

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南通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9%,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9%,均列全省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1.5%,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中等水平。科技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五年累计优惠57.51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市)区达8个,实现全覆盖;省级创新型试点乡镇18个,居全省第四位。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率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有7个县(市)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域。

围绕创新之都建设,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以江海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医疗、教育、文化、会展、休闲、商业等功能配套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试验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创优生态区。目前,中央创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已全面启动集中开工了一批建设项目。

人才的集聚、平台的打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打造创新性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南通市科技局局长李吉平介绍,该市培育“3+3+N”个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这是南通特色作战线路图。按照一个产业有一个创新发展规划、一个产业创新中心等 “六个一”架构,构建产业特色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研发基地,打造一批智能装备业、高端纺织业的国际一流创新基地,为开创南通“好上又好、能快则快”新局面释放更大活力。 ·程晋乐·

企业科协网二维码-90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