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报】世界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成功等新看点

momo 2017-08-31

新看点 

世界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成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了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来建立水下及空海一体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光学快报》杂志上,并被列为编辑推荐。目前的结果显示,水下量子通信可达数百米,虽然信道较短,但能对水下百米量级的潜艇和传感网络节点等进行保密通信,即使是从水下几米深的地方对卫星和飞行器进行保密通信,也比之前认为海水是“禁区”更进了一步,因此,能在军事等领域“大显身手”。——《科技日报》

主导两项国际标准 

中国缓控释肥掌控更大话语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此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全球空白,这已是第二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缓控释肥料国际标准,极大程度提升了中国肥料行业的国际话语权。8月28日,“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石化联合会、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等政产学研各界的多位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对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共同研讨未来缓控释肥料的规范应用及行业健康发展。——环球网

我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跃居全球第三

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医疗质量和可及性的全球排名。研究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排名从110位提高到第60位,我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宣传媒体见面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我国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同质化程度也在提高。目前我国住院死亡率逐步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同时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日报》

中科大新成果入围科技创新“奥斯卡”

R&D100大奖被誉为科技创新的“奥斯卡奖”,日前,R&D100评委会公布了2017年大奖入围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教授主持的“太阳光的光谱分离与光伏农业”项目入围。据了解,R&D Magazine杂志每年从全球上千件科技创新技术中,依照科技突破性、创新独特性及应用实用性3项标准进行评选,评选出过去一年全球100项最具创新意义的商品化技术。中国科大是此次中国大陆唯一入围的研究单位。——《科技日报》

我国科学家成功繁育出濒危物种

横斑玉斑蛇后代

近日,历经3年,我国科学家人工饲养并繁育出濒危物种横斑玉斑蛇后代,结束了我国珍稀蛇类均由国外率先人工繁育成功的历史。1929年,美国生物学家史丹吉在四川雅安首次发现横斑玉斑蛇,并将其命名为“横斑锦蛇”。此后50多年间,人类再难寻觅它的踪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四川汶川县、泸定县相继采到它的标本,才打消了学界对其已灭绝的质疑。此后,中美科学家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证明了该种与玉斑锦蛇、日本土锦蛇关系最近,否定了此前“它是玉斑锦蛇个体变异”的学界猜测。科学家们将它从锦蛇中单独分出,作为玉斑蛇新属。——新华社

大工程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建成光伏电站

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永记水库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25日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光伏电站总投资8.3亿元人民币,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可达1.3亿度,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建成光伏电站。据介绍,永记水库渔光互补100MW光伏发电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水库北侧库区,该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场址规划面积约3000亩,由大连泰山鸿日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规划容量100MW。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亿3千万度,与普通燃煤机组相比,每年能节省标煤4.1万多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排10.4万吨二氧化碳、3137.48吨二氧化硫、1562.78吨氮氧化物,同时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中新社

新发现 

运动或有助强化记忆

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学习后运动可以增强人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且这种效果在女性中尤为显著。研究人员将平均年龄为20岁的265名参与者进行分组试验。每组参与者需记住15张人脸及其姓名,在完成记忆后,一组进行5分钟的上下台阶运动,对照组进行搭积木游戏。之后,所有参与者被要求写下人脸所对应的姓名。结果表明,学习后运动可以增强人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学习后运动的女性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力相较于不运动的女性有显著提高,但这种效果在男性中并没有女性那么突出。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网络学术期刊《认知研究:原则与影响》上。——新华社

新研究 

高性能大尺寸人工珍珠层仿生材料

实现宏量制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课题组和倪勇教授课题组在人工珍珠层材料仿生宏量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设计并成功发展了适用于高性能、大尺寸体型人工珍珠层材料的仿生宏量制备新策略。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天然珍珠层材料因其多级有序的层状微纳“砖—泥”结构,表现出卓越的高强度和高韧性。这一独特自然结构吸引了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模仿并设计制备相应的高性能人工结构材料。俞书宏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一种高效且通用的组装新策略,通过将溶液蒸发组装法构筑的仿珍珠层结构二维薄膜进一步叠合热压,成功实现了由微纳基元到高性能、大尺寸、三维体型仿珍珠层材料的快速宏量构筑。——《科技日报》

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问世 

近日,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通过了专家组检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等组成的专家检测组认为,该磁体各项指标均满足于3.0T核磁共振系统高质量成像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应用及医疗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也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影像装备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科技日报》

美国下一代太空望远镜

将观测太阳系“水世界”

美国下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明年升空。美国航天局近日表示,韦伯的首批任务将包括观测太阳系内的两个“水世界”——土星卫星土卫二和木星卫星木卫二,以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韦伯望远镜耗资约87亿美元,在近红外波段工作,是美国下一代主力太空望远镜,被认为是在轨工20多年的通用观测平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接班人”。韦伯主镜面集光区域比哈勃大6倍,分辨率也更高,是美国迄今建成的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按计划将于2018年10月发射升空。——新华社

科技日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