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郑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2

来源:浦东科协

据小编所知,郑军老师是科幻圈里最早开始专职写作的大佬之一,他不光写科幻小说和科普小说,也是最早从事科幻研究的导师级人物,写了有关科幻历史、科幻理论和评论类的文章200余篇。在小编看来,郑军老师是一位非常执着,有自己的想法,勇于实践,并且始终坚守初心的人。


到了90年代初,郑军老师和其他很多科幻迷们参加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科幻迷协会-中国科幻爱好者协会,组织者就是现任《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老师,只不过,那时候姚老师还在黑龙江的伊春林场工作,仅凭着一腔热血,自己办了一份杂志《星云》。

(1999年第二期《星云》,郑军老师是当时的编委之一)

1997年11月,郑军老师的科幻小说处女作《资产评估》发表在《科幻大王》杂志上。同年12月,《科幻世界》上刊登了郑军的《关于科幻艺术的断想》原名《随笔十则》是郑老师第一篇以科幻为核心的随笔作品。

2000年10 月,他的长篇科幻小说处女作《灾难群岛》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后十年间,他陆续在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出版了十余部长篇科幻小说。2005年,郑军老师编纂了国内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幻资料总集《科幻纵览》,全书近 80 万字,网易还开辟了专栏刊载。那之后,他又先后编写了《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和《光影两万里:世界科幻影视简史》这两部研究性著作。
郑军

 


名家问答


1、科幻作家眼中如何看待瘟疫??答:我更愿意从未来学的角度看待传染病。它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原始社会部落只有几十人,上百人,没有大规模传染的可能。农耕文明开始后,几百、几千人聚集成社区,并且饲养大量牲畜,才开始有传染病的记录。传染病完全是人类交往的副产品。像黑死病就是从中东开始,分别往东西方传开。当年的全球化程度还远不如现在。所以,除非回到小国寡民状态,否则我们逃避不了传染病,而是要研究如何正面解决这个问题。 2、瘟疫对人类社会除了负面影响,还有哪些推动作用?答:单就本次新冠而言,甚至只是就中国而言,这是大数据技术普遍提升的一次机会。没有大数据技术,中国做不到这种防控水平。在疫情当中,发现一个病人,能够追溯到与他同车同机的所有人,并加以隔离。靠的就是大数据。另外就是健康码的普及。医学界有个理想,就是希望每个人都保存完整的医疗记录,能在医院之间通用。一个大夫看一个病人,立刻能知道他以前得过什么病。所以我们去看病都要买个病历本。但那只有象征作用,根本不可能详细填写更不会携带。这个理想只有从纸质升级为电子版本才能现实。个人健康码以后会普及,永久性内置于手机这类终端,与身份证联通,并且全国通用。里面记录的也不再是有没有感染新冠,而是一个人完整的健康记录。这对人们升学、就业、保险,甚至恋爱结婚都是很重要的信息。掌握大量人口的健康信息,对医学研究也是巨大推进。那时候再发生新冠这种传染病,可能也不需要现在这种规模的隔离,或者地区之间人员交通完全中断。毕竟99%被封闭的都是健康人。  3、未来的瘟疫会是什么形态,人类那时又会如何对抗,对此有过设想吗?答:传染病其实是两个变量作用的结果。一是病毒、病菌和寄生虫会变异,二是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前者估计不会很快,后者的发展才是主要变量。另外,传染病不仅是医学问题,靠提升整体生产力和综合社会治理水平才能对抗。如果没有人均四十平方米的住宅,没有刚形成不到十年的快递业,没有模块化建筑,中国搞全民隔离是不可想象的。今后,人们会为应付下一场传染病作更充分的物质准备。就医学技术而言,天生的免疫系统对抗传染病,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出现变异的病毒人体就对付不了。现在有种叫做“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构想,成功以后,人类会获得多病毒抗性,能对抗各种病毒引发的疾病。不再是发病后才能产生抗体。当然,它还不能对付由病菌和寄生虫传染的疾病。 4、科幻作家眼中,最让人担心的瘟疫是什么样?答:我个人倒不觉得哪种传染病本身更令人担心,它们都有危害,区别在于人类的容忍度。黑死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是当时人们普遍贫困,去扒死者身上的衣服据为己有。那时候,疾病不如贫困重要。古老的疟疾每年仍然导致几十万人死亡,但是目前主要发生在贫困国家,没人去关注。反之,今年新冠疫情结束后,总死亡数估计不会超过今年的疟疾死亡数,但是它发生在生命价值普遍提高的国家,这些地方的民众不能容忍身边有几十万人死亡,愿意付出很大成本去阻止。所以我觉得,担心不担心,背后是人们想不想重视。奈斯比特在《大趋势》里说过,高技术带来高情感。今天的人比过去的人更难以接受人道主义悲剧。这是社会整体进步的表现。 5、当初创作瘟疫相关科幻小说的背景?201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孤岛潜流》。这是以南太平洋小岛为背景的传染病题材科幻小说。这个构思来源于一个报导:南太平洋上有个岛,当地居民每隔几百年就灭绝一次。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过来,过几百年又灭绝。由于缺乏考古证据,灭绝的原因不详。我把它设想为由海底洋流带来的传染病。海底洋流速度很慢,从某些海面潜下去,到另一处海面露出来,要几百上千年。两个知识点加起来,就形成了这个故事的基本框架。故事的高潮是中国海军医疗船到当地防疫。现在我知道这是个BUG,军事医疗船不能收治传染病。不过,全球一致对抗传染病这个基本主题没有变。 作家简介郑军,天津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 家、小说评论家、科幻文学活动家。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1997年开始科幻文学创作,1998年开始专职创作,发表有长篇科幻小说《灾难群岛》《生命之网》,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八百余万字。作品曾获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郑军的创作重点在长篇科幻小说和非小说类科幻读物上(主要是科幻历史、理论、评论)。他是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专职科幻作家之一,也是极少数投身于科幻非小说类创作的作家,擅长于科幻历史研究、理论探讨以及对科幻艺术的评论,身兼作者、编辑、评论为一身,拥有独特的全方位视角。其小说精彩、烧脑、耐读,在读者中深受好评。

最后,谢谢郑军老师。 





来源:pdkexie 浦东科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MzNTM1Mg==&mid=2652116746&idx=1&sn=540b5fa358ae5fe48b52097b2c542961&chksm=8467f41db3107d0b3f689cac4c9928532054876aa26afff853b7f4e9251731bc7dbf2c115cb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上海市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