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可可茶的发现与命名者,订正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5

很少有人知道,

普洱茶原名为阿萨姆茶,

被认为原产于印度阿萨姆。

有一位植物学家,

经过深入研究,用事实确定了

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

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

他就是张宏达。


张宏达,植物学家,

他在植物分类学、区系学、系统学、

生态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

发现了7个植物新属和近400个植物新种。

张宏达

从生物到生物学

1914年10月10日,

张宏达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

那里河坡镇山清水秀,草木蕃盛,

素有“群山环拱,碧水泱泱”之誉。

孩提时代,

他就喜欢在山野中嬉戏,与长林丰草、鸟兽虫鱼相熟相亲。

这种对于自然万物的喜爱

预告了他和生物学的缘分。

大学专业的选择决定了一个科学家一生的走向,

当其他同学还在再三斟酌专业选择时,

张宏达已经决定了踏上生物学之路。

当人们询问耄耋之年的张宏达为什么会选择生物系时,

他说:“我喜欢念这个,

乡下人啊,接触的就是生物比较多。”

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

张家虽殷富,

张父抵触新式教育,

加上兄弟间财产的争夺又赶上日本侵华,

张宏达常常面临失学的危险。

好在他矢志不渝,

最终争取到了上学机会,

并在1935年8月,

成功考入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1936年中山大学生物学会全体会员合影(二排左七为张宏达)

20世纪20年代末至1937年间,

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植物学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

彼时的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有费鸿年、陈焕镛、董爽秋、辛树帜、张作人等人,

名师云集。

考上理想的学府,

学习热爱的专业,

再加上有名师指点,

大学里的张宏达对学业充满了热情。

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多次较重大的野外考察工作,

先后赴广东北江瑶山、罗浮山、衡山、广西大瑶山考察。

后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沦陷,

张宏达在随校迁徙中完成了学业。

订正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

在国立中山大学的学习对张宏达的一生影响深远。

名师的指导和野外考察的锻炼,

帮助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正确的工作方法;

国立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在战乱中救国不忘读书的学人本色,

更帮助他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信念。

当时,中国植物学界曾长期被外国人建立的学说所统治,

张宏达对此心有不甘。

他认为外国人对于中国植物的研究停留在案头标本上

缺少野外的基础,

必然比中国人做得粗疏。

在强大的民族自尊心驱动力下,

他展开了植物学研究。

他在开创性地提出了夏植物区系学说,

出版了第一部有中国人撰写的种子植物系统学专著;

他和数百位植物学家一起坐冷板凳编纂《中国植物志》,

为中国植物编写“户口册”;

他一生坚持野外考察,

并不断有新的发现。

1981 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合影(前排左三为张宏达)

在植物分类学上,

张宏达先后发现了7个植物新属和近400个植物新种。

可可茶便名列其中,

它是数千年以来人们首次发现的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唯一自然生长而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

它不仅不影响睡眠,反而具有镇定、帮助睡眠的作用,

解决了部分人群长期因担心影响睡眠

而不喝茶的困扰。

张宏达(左五)在可可茶栽培地考察普洱茶的订正

更直接的体现了张宏达的民族自尊心。

这件事还要从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说起,

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了野生型大叶种大茶树,

认为其是栽培型茶树的祖先,将之命名为“阿萨姆茶”,

进而认为印度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

八十年代初,

张宏达开始探究阿萨姆茶,

他先后前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在各个茶山区做调研。

通过数年的研究,

他正本清源,

订正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

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

写进了《中国植物志》。

1983年,张宏达(右)在日本作山茶花的演讲

千山踏遍穷寰宇,

万木精研究始渊

张宏达认为:

“学习和研究生物学,

必须重视野外考察。

没有野外考察的基础,

就不可能真正懂得课堂上学来的知识。”

自1935年进入国立中山大学起,

张宏达便开始坚持做野外考察。

从小亲近自然的他,对此不仅不觉得累,反而甘之如饴。

一生中他踏遍千山、精研万木,

亲手采集的标本就达4万余号。

40年代开始,

张宏达在广东省开展植被调查,

特别是针对鼎湖山植物群落、

雷州半岛红树林植被所作的研究,

前者为鼎湖山申报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基础,

后来,

鼎湖山又申报成为中国“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

后者开启了中国红树林植被的研究。

1947年,张宏达跟随政府组织的科考团对西沙群岛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科考,

发表了《西沙群岛的植被》一文,

这是我国首次

对西沙群岛植被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20世纪50年代张宏达与同事在华南植物研究所旧址(后排右一为张宏达)

改革开放以后,

进行野外考察的条件大大好转,

张宏达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开展野外考察工作。

黄山、峨眉山、长白山、

祁连山、金沙江……几十年来他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

还曾到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考察当地植物区系。

71岁,考察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

76岁,考察甘肃、青海干旱生态系统,他越过海拔3800米的高山,

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青海湖。

张宏达在野外

1994年,

张宏达八十寿辰之际,

有朋友以诗相赠,

张宏达和诗道:

“千山踏遍穷寰宇,万木精研究始渊。”

这一句是他几十年野外调查的总括,

透露出他在80个年头中

考察过千山万水后的自信!

科考之余,

张宏达爱好填词赋诗,

写下了“独我情怀寄树草”

作为其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