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C • 两会】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9

来源: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平台

2020年两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型国家是整个中国“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内容。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中国“三步走”是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要成为现代化强国。科技创新也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如何进入创新型国家?王志刚表示,就看你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不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发展的动力是不是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主体是不是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精湛的技能,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不是更多地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来衡量,是不是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合作是不是成为国与国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全民科学素质是不是有个较大的提高。
关于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本文摘编整理了本届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观点,以飨读者。
关键词:基础研究


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保障性经费拨付力度,建立稳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促进形成踏实苦干、勇攀高峰的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它虽很难在短期内创造经济价值,但着眼长远,它决定着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视与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也有类似的感悟。他表示,基础研究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稳定支持基础研究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我们必须杜绝浮躁,杜绝急功近利,沉下心来,假以时日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在基础研究方面,除加大支持力度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理论与实验实践、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整体发展思路对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应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为保证企业积极性,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提及基础研究,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激动地表示,在全国上下都要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没想到对基础研究仍然稳定支持。政府过“紧日子”,基础研究也不能摊大饼、洒香油,遍地开花,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熊思东建议,基础研究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进行精挑细选的研究,一定要紧贴国际科学技术的前沿,紧贴国民经济的主战场,紧贴在未来若干年影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一些重大的基础理论性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认为,基础研究的评价维度并不多,破除“五唯”并不是说不要论文了,而是要推行代表作制度,更看重研究的质量和影响。他建议,要推行小同行评议,变量化评价为共识评价。


关键词:科技经济融合


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关于科技与经济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效益角度分析,高校出于社会责任、自身的价值体现,以及客观的指标考核,对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相对更高,但企业优先考虑的是自身的生存以及运营成本问题,高风险的成果转化有时就不是企业谋求发展的“优先项”。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是激发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这既涉及到观念的问题,也涉及企业效益问题,甚至是企业的考核和评价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从政产学研结合角度建议,要构建一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各种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强大体系,发动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坚持财力、人力等资源的持续投入同时,我国民营经济有着扎实的资本积累,应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看好新基建对经济的助推作用,表示在经济方面,化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依赖于新基建支撑起的“在线经济”形态长期内,5G等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将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带来深刻的产业变革。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童国华认为数据资源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是高瞻远瞩的部署。要建好数据市场,让庞大的数据真正助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涉及到数据采集、集成、挖掘、分析等各方面,而在这个链条中最重要的几点是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关键词:产业升级发展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市长孟凡利表示,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在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释放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要抓好市场主体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发展新动能要持续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集团。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长吴炜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汽车、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新苗长成大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与制药、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新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表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基建”与智能制造共有的关键领域,将给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带来积极影响。按照国家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以及相关要求,需要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共享平台”新商业模式,构建“共享智能工厂”新生态,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词:数字经济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从全球看,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有自身优势。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同时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很多产业配套,而这是中国的强项。同时,中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这也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表示,要利用电商和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国际往来,如开展类似“线上广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及精准的点对点小型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同时,他强调,随着“新基建”推进,各产业对网络的依赖更深,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给数字经济及广大用户带来显著影响。要通过制定标准、推进立法、加强建设等,构筑数字经济防线,提高“新基建”安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国家战略,重点研究推动新基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科研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快推进云计算等新基建,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以“数据中台”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创新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开源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产业互联网“朋友圈”,提升科研创新数字化水平,同时加大产业安全投入,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揭榜挂帅


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表示,在国家重点项目攻关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谁能干就让谁干”,这一点如果能早日落实,对国家的基础研究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一定要避免国家重点项目一窝蜂乱抢的现象,很多团队是为了拿项目而拼命公关,一旦拿下,能不能做好,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开始没有把好关,没有金刚钻的却能揽上瓷器活,再加上过程又缺乏监督,导致项目最后并没有真正好的进展,损失的还是国家。希望国家重点项目攻关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恶性竞争,真正做到能者居之,并基于科学诚信,给予可持续支持,直到完成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认为,“揭榜挂帅”要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揭榜挂帅”,让“能者”脱颖而出是第一步,赋予其充分的自主权,是接下来不可少的制度保障。要营造让“帅”能做主、能调动团队积极性的环境。当然,放权不是放任。从开始的设榜、选帅,到中间的监督,再到最后“论功行赏”,都需要完整的系统设计和精细的机制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说,英雄不问出处,打破重点项目对参与者的身份限制,吸纳全社会有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参与攻关,不仅提升创新效率,也将培育一批技术尖子和产业尖兵。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


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建议推动建立聚焦科技创新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从事科研、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融通科技与经济两大板块,破解我国现存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他建议,在新型研发机构内推进“研发代工”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一对一”定制化研发服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分析称,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科学发现是科技创新链1~3级基础研究的事情。技术或产品创新属于科技创新链4~6级的事情,需要工程师和科学家合作完成。科技创新链7~9级是产品和商品,是企业和产业的事情。应该以新型举国科技体制为牵引,尽快设立聚焦科技创新链4~6级的成建制国家研发机构,高质量高强度地把科学家们的基础科学发现,高速度地转移转化成最终市场欢迎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表示,新型研发机构一般由民企发起成立,在现有科技体系里,新型研发机构多被简单地划分为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因此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实际上新型研发机构不同于传统研发组织,具有公益性和不可分红、不能直接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特点政府需要进一步细化定位和管理规程政策,出台相关政策,否则将容易出现“新瓶装旧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推动源头科技创新转化成为生产力,新型研发机构也就失去了意义。


关键词:融资机制


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在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融合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表示,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大环境越来越适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科创板为创新创业企业打开深层次发展空间,正在改革中的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则进一步明确了该板块支持创新创业定位的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兼CEO刘伟表示,企业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机制,积极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建立健全核心创新的投入机制,特别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可以做大做实国家、地区科技引导基金,同时优化对引导基金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使基金“能投、敢投、准投”。


全国人大代表、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认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层面筹融资难、无形资产保障缺失、专业人员风险大保障低、科技成果转化难等痛点。围绕科技研发的全生命周期,保险可以提供周密而全面的风险解决方案,保障科技创新与研发得以顺利推进和落地。同时,通过配合政府承接相关职能转变,保险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础、前沿及公益性研究,充分发挥资金杠杆效应,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范围,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来源:创新研究公众号)

来源:gh_729d2362555a 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c5MDU3MQ==&mid=2247485920&idx=4&sn=37252d4482b81648d8810db642ac8892&chksm=e8af4d24dfd8c43288b1a8b3da792cec8e2698d8ff7edede7e08e126fbda145e14fdb2ee88f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电子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